蒋猛
,
周素梅
人工晶体学报
基于完全对角化方法和重叠模型,计算了在K5Bi(MoO4)4: Yb3+晶体中掺杂Yb3+的晶格结构和光谱,在计算中,考虑了中心阳离子与配体的键长和键角变化的贡献,计算结果与实验之值符合很好.结果表明:以Yb3+为中心离子的晶格结构,将沿三方对称轴向下移动了0.035 nm的距离,在上三方晶格发生伸长畸变和在下三方晶格发生压缩畸变.
关键词:
光谱
,
晶格结构
,
完全对角化方法
,
重叠模型
,
K5Bi(MoO4)4:Yb3+晶体
林季资
,
肖沛
,
赵越
,
张宝芳
,
杨圆
人工晶体学报
基于离子簇模型,采用d9离子在四角伸长八面体对称中电子顺磁共振(EPR)参量的高阶微扰公式,计算了SrCl2中四角Ag2+中心的EPR参量(g因子g//,g⊥和超精细结构常数A因子A//,A⊥).由于体系的共价性及配体Cl-较大的旋轨耦合系数,在这些公式中同时考虑了配体轨道及旋轨耦合作用对EPR参量的贡献.公式里的能级分裂由重叠模型和杂质中心的局部结构确定.研究发现,掺杂后由于尺寸失配,杂质Ag2+沿着C4轴有一个很大的非中心位移,到最近邻的Cl-平面距离约为0.060 nm.计算所得的EPR理论值与与实验值符合的很好.
关键词:
电子顺磁共振(EPR)
,
重叠模型
,
Ag2+
,
SrCl2
林季资
,
肖沛
,
赵越
,
张宝芳
,
杨圆
人工晶体学报
基于离子簇模型,采用d1在四角伸长四面体对称中电子顺磁共振(EPR)参量的高阶微扰公式,计算了ZrSiO4 晶体中处于Si4+位的四角Ti3+中心的EPR参量(g因子g//,g⊥和超精细结构常数A因子A//,A⊥).由于配体O2-与中心金属离子Ti3+的旋轨耦合系数大小相近,在这些公式中同时考虑了配体p、s轨道及旋轨耦合作用对EPR参量的贡献.公式里的能级分裂由叠模型和杂质中心的局部结构确定.研究发现,掺杂后形成的四面体团簇[TiO4]5-相对母体产生了约0.3°的角度畸变.计算所得的EPR理论值与实验值符合的很好.
关键词:
ZrSiO4∶Ti3+
,
四面体
,
电子顺磁共振(EPR)
,
重叠模型
王波
,
王荣秀
,
吴永
材料导报
以空心规则14面体周期模型为参照,结合实际泡沫材料中出现的胞体形状及胞体排列的不规则特性,引入不规则14面胞体随机变形参数及胞体随机排列指数,得到不规则14面体部分不连续/重叠有限元模型;同时,假定短纤随机分布于胞壁和胞杆之中,纤维长度随机分布密度函数为Maxwell分布,纤维空间取向角随机分布密度函数为正态分布,建立了短纤维分布的随机模型.最后,利用不规则14面体部分不连续/重叠模型分析了胞壁厚度随机变化、胞杆截面任意三角形边长的随机变化、胞体随机形变、胞体随机排列及纤维增强等因素对弹性模量的影响,并与其它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说明了本模型的优点和有效性.
关键词:
短纤增强
,
弹性模量
,
有限元
,
14面体模型
张改霞
,
张寅超
,
陶宗明
,
刘小勤
,
邵石生
,
谭锟
,
吕勇辉
,
周军
,
胡欢陵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5.02.034
介绍了平行轴与共轴激光雷达几何重叠因子的物理意义,并从几何推导和实验测量两方面给出求解几何重叠因子的方法.通过对AML-1激光雷达(共轴系统)的实验总结,列举了一些有关几何重叠因子的典型结果,并分析了激光雷达几何重叠因子对探测气溶胶消光系数的影响.最后得出,气溶胶消光系数对几何重叠因子的修正非常敏感,但在激光雷达系统稳定且操作规范的情况下,几何重叠因子随距离的分布曲线是相对稳定的,此时对气溶胶消光系数的影响也较小.
关键词:
大气光学
,
激光雷达
,
气溶胶
,
消光系数
,
几何重叠因子
李峥
,
杨茉
,
王治云
,
朱超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首先采用四种重叠边界的处理方法,对顶盖驱动流动问题进行了分区迭代并行计算,探讨分区迭代并行计算流动问题时重叠边界处理方法对计算时间和计算精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当采用一个网格重叠迭代计算时,计算结果具有明显的误差;多个网格重叠计算精度较高,但重复的计算量很大,失去了并行计算提高计算速度的意义;而采用无网格重叠与两个网格重叠,计算精度较高,且计算量很小。进而针对无网格重叠与两个网格重叠的方式提出垂直方向交替迭代与全区域附加迭代法进一步提高其计算精度,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可显著提高精度,但垂直方向交替迭代对并行效率影响较大,而全区域附加迭代法对并行效率基本没有影响,更具应用价值。
关键词:
数值模拟
,
顶盖驱动流
,
并行计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