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宇新
,
付艳恕
,
尤志祥
,
张晓立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通过爆炸焊接过程薄带组宏观研究,得出非晶薄带组装填密度与所需要冲击压力的关系,然后计入冲击压缩引起温升,进而得出有坚实物理背景的非晶薄带装填密度与爆炸复合温升关系.开展计算,得出30μm厚Fe78B13Si9非晶薄带爆炸焊接温升与装填密度关系曲线.结果表明,装填密实度87.5%,可避免温升过高;以前人所建立的模型为工具,开展细观非晶薄带爆炸焊接温度验证计算,计算结果与所发展的模型相一致.
关键词:
爆炸焊接
,
非晶块体
,
冲击温升
闫相全
,
宋晓艳
,
张久兴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综述了块体非晶合金材料研究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介绍了主要的非晶合金体系及其国内外发展状况,并从块体非晶合金材料形成的成分与结构条件、热力学条件和动力学条件等方面阐述了块体非晶合金形成和稳定存在的机制.较全面地列出并介绍了目前块体非晶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特色,并总结了非晶合金的性能特征和应用现状.
关键词:
块体非晶合金
,
形成机制
,
制备方法
,
性能
,
应用
龙卧云
,
卢安贤
材料导报
非晶合金是一类性能优异的新型结构材料,它的出现引发了金属材料科学史上的一场革命.简述了块体非晶合金的各种优良性能,详细介绍了块体非晶合金各种性能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块体非晶合金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今后努力的方向,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随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及工艺技术的发展,性能优异的块体非晶合金的应用必将越来越广泛.
关键词:
块体非晶合金
,
性能
,
应用
,
进展
,
塑性
孙昊延
,
曹立军
,
薛庆国
,
王静松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利用覆盖渣技术在非真空条件下成功制备出了直径为3 mm的Zr55Ni5Al10Cu30块体非晶合金.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将Johnson-Mehl-Avrami理论拓展应用于非晶合金的非等温晶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Zr55Ni5Al10Cu30块体非晶合金的连续升温晶化过程Avrami指数及形核率随升温速率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同时随晶化过程进行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Avrami指数最大值出现在晶化体积分数0.3~0.4之间,在低升温速率下Zr55Ni5Al10Cu30块体非晶合金部分晶化过程出现三维形核界面控制长大的形式.
关键词:
非晶合金
,
非真空制备
,
非等温晶化
,
晶化动力学
庾正伟
,
刘颖
,
李军
,
连利仙
,
孙文泽
,
刘海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DSC测定FeSiB非晶粉末的玻璃态转变点(Tg)、初始晶化点(Tx)和过冷液相区(△Tx),以此为基础,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出了φ10mm×7mm、致密度为92.3%的块体非晶合金.采用XRD、SEM、VSM、万能试验机分析了烧结块体样品的相组成、微观形貌、磁性能和抗压强度.研究表明,当烧结条件为压力500 MPa、温度360℃时,得到的块体非晶合金致密度最高,其饱和磁化强度为1.44 T,抗压强度为1200 MPa.400℃晶化后块体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为1.54 T,抗压强度为2039 MPa.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
FeSiB
,
块体非晶合金
宋艳玲
金属功能材料
综述了块体非晶合金的成分设计准则,如:约化玻璃转变温度、"混乱"准则、Inoue准则、Johnson准则、原子尺寸比例准则、γ参数准则、电子浓度准则及相选择准则.并简要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块体非晶合金
,
成分设计准则
,
形成能力
,
发展趋势
吴晋彬
,
赵增祺
,
孙晓华
,
李建国
,
解萍
,
孙广杰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5.05.007
在铜模铸造条件下制备了直径5mm的Pr61Cu19Ni10Al10大块非晶合金,在普通DSC条件下观察了这种合金的玻璃转变温度.对制备的非晶合金进行晶化处理,测定了不同处理温度下的电阻率,观察了Pr61Cu19Ni10Al10块体合金的缓冷凝固组织.发现随晶化程度的增加,合金样品的电阻率下降,完全晶化后合金的电阻率比非晶态的电阻率低14%.Pr61Cu19Ni10Al10块体合金的缓冷凝固组织由大量细小规则的树枝状晶和少量共晶组织组成.
关键词:
Pr基块体非晶
,
制备
,
特性
谢盛辉
,
曾燮榕
,
胡强
,
符冬菊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在脆性的ZrCuNiAl块体合金中添加Nb,获得新型的zr60.59Cu15.78Ni10.73Al10.75Nb2.15非晶合金.通过XRD、DSC及HRTEM对合金的结构及热力学参数进行测定,并采用静态压缩实验研究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合金在XRD和DSC精度范围内呈现非晶态特征,但HRTEM结果显示其析出少量1~2 nm的纳米晶.Nb的添加还显著降低了合金的结晶激活能,有利于形变过程中纳米晶的进一步形核.纳米晶的存在增加了剪切带的形核位置,阻碍和钝化剪切带扩展,并诱发剪切带分又及新剪切带形成,提高了合金的室温塑性.该块体非晶的屈服强度为1850 MPa,平均塑性应变为11.95%,最大塑性应变达到25.37%,最小塑性应变为2.95%,并具有应变硬化现象.
关键词:
块体非晶
,
室温塑性
,
纳米晶
,
剪切带
陈德民
,
孙剑飞
,
沈军
金属学报
对Zr$_41.2Ti$_13.8Ni$_10Cu$_12.5Be$_22.5
块体非晶合金压缩条件下的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 利用应变能理论,
以面积比($A_\rm s/A$)为参量, 计算出了流变过程中剪切带形
成时变形区域的温度, 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随着变形的增大, 弹性
应变能增加, 形成剪切带时的温度逐渐升高, 当剪切带面积比$A_\rm s/A$
值小于1/4时, 升高的温度将达到或超过玻璃转变温度, 导致变形区域粘度降
低, 从而促进剪切带继续扩展并导致最终断裂. 此局部温度变化规律揭示了
块体非晶合金锯齿流变直至断裂的机制.
关键词:
块体非晶合金
,
null
,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