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2017, 27(5): 1150-1155.
10.1016/S1003-6326(17)60134-1
极端嗜酸微生物纯培养过程中铁元素的转化

方京华 1, , 刘咏 2, , 何万里 3, , 覃文庆 4, , 邱冠周 5, , 王军 6,

1.中南大学 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83;
2.中南大学 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83;
3.中南大学 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83;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长沙410083;中南大学生物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83;
4.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长沙410083;中南大学生物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83;
5.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长沙410083;中南大学生物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83;
6.中南大学 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83;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长沙410083;中南大学生物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83

在培养浸矿微生物过程中,培养基中的铁含量不断减少,一般认为主要是生成了黄钾铁矾沉淀与胞外多聚物.对三种嗜酸浸矿菌Ferroplasma thermophilum,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和Acidithioobacillus ferrooxidans进行培养,发现他们能在嗜酸环境下生存,而且平均每个细胞生成超过10个纳米颗粒.通过分析纳米颗粒的形态与成分,发现颗粒中含有铁,而且纳米颗粒的产量很高.结果表明,在纯培养过程中减少的铁不仅参与生成黄钾铁矾,同时也被吸收进入细胞,合成含铁的纳米颗粒.
引用: 方京华, 刘咏, 何万里, 覃文庆, 邱冠周, 王军 极端嗜酸微生物纯培养过程中铁元素的转化.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2017, 27(5): 1150-1155. doi: 10.1016/S1003-6326(17)60134-1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