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 2017, 38(4): 7-15.
10.11792/hj20170403
西藏那曲南措金铜矿区酸性侵入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史春清 1, , 孙丰月 2, , 黄维平 3, , 王启 4, , 张志颖 5,

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吉林省地质调查院;
4.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5.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对西藏那曲南措金铜矿区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运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与岩石地球化学的分析方法确定其形成时代、岩浆源区性质及成岩构造背景.结果显示,岩石样品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59.2 Ma±0.69 Ma和 161.5 Ma±1.5 Ma,形成于中-晚侏罗世.地球化学方面,岩石属于钙碱性系列,A/CNK介于0.83~0.98,Mg#值为53~59,具有高Sr(525×10-6~901×10-6)、低Y(12.05×10-6~13.72×10-6)、Yb(1.16×10-6~1.44×10-6)、富Na(Na2O/K2O值为2.07~2.43)的特征,LREE富集,Eu弱正异常,判定岩石属于O型埃达克岩类.岩石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总体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Ba)和轻稀土元素(Sr、Zr、Hf),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Ti);无明显的Eu负异常,显示了与火山弧岩浆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亲缘性.岩石的Nb/Ta值为10.45~18.79,Zr/Hf值为 32.76~36.90,判定岩浆起源于洋壳部分熔融并有少量地幔物质混入.结合前人研究结果认为,岩石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盆板片向北俯冲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引用: 史春清, 孙丰月, 黄维平, 王启, 张志颖 西藏那曲南措金铜矿区酸性侵入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黄金, 2017, 38(4): 7-15. doi: 10.11792/hj20170403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