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 2017, 34(6): 712-722.
10.11944/j.issn.1000-0518.2017.06.160357
磷酸钒锂/石墨烯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焦连升 1, , 孟玲菊 2, , 吴同舜 3, , 李风华 4, , 牛利 5,

1.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分析技术工程实验室 长春 13002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北京 100049;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化学系 河北 承德 067000;
2.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化学系 河北 承德 067000;
3.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分析技术工程实验室 长春,130022;
4.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分析技术工程实验室 长春,130022;
5.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分析技术工程实验室 长春 130022;临沂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山东 临沂 276005

通过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R)中的羟基与石墨烯氧化物(GO)中的羧基发生的沉淀反应来制备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前驱体,然后利用溶胶-凝胶及高温热处理方法制备磷酸钒锂/石墨烯复合材料,利用此材料制备了电池电极,并对电极材料进行了结构和电化学表征. 结果表明,所得磷酸钒锂为单斜晶系结构,石墨烯堆叠程度显著降低,也有效避免了磷酸钒锂颗粒的团聚,提高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电池的充放电曲线极化较小,在3.0~4.3 V的区间内20 C倍率仍有86 mA·h/g的可逆容量. 0.1 C循环100次后容量为119.7 mA·h/g,容量保持率94%. 在3.0~4.8 V的高电压区间,10 C倍率下可逆容量80 mA·h/g,0.1 C循环100次后仍有145.6 mA·h/g的可逆容量. 优异的循环和倍率性能以及较低的碳含量符合锂离子正极材料实用的要求.
引用: 焦连升, 孟玲菊, 吴同舜, 李风华, 牛利 磷酸钒锂/石墨烯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应用化学, 2017, 34(6): 712-722. doi: 10.11944/j.issn.1000-0518.2017.06.160357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