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艺, 2017, 25(1): 69-75.
10.11951/j.issn.1005-0299.20160005
HXD1机车小齿轮轴断裂失效应力分析

朱有利 1, , 王燕礼 2, , 唐亮 3, , 刘忠伟 4,

1.装甲兵工程学院 装备维修与再制造工程系,北京,100072;
2.装甲兵工程学院 装备维修与再制造工程系,北京100072; 中国人民解放军76327部队,湖南 郴州423026;
3.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江苏 常州,213011;
4.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江苏 常州,213011

HXD1机车牵引电机小齿轮轴的两个疲劳源位于齿轮轴大端油槽-油孔交界处,相对于油槽谷底直径平面呈反对称分布,且不在油槽谷底。为深入研究应力在疲劳裂纹源萌生位置和裂纹萌生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HXD1机车牵引电机转轴组件有限元细节应力分析模型,分析了在齿轮副啮合力作用下小齿轮轴的细节应力及分布状态。计算结果表明:小齿轮轴大端油孔两侧的两个应力集中点关于油槽谷底直径平面呈现反对称分布,这与裂纹源的实际位置吻合;从小齿轮轴锥端向齿端观察,油孔左侧应力集中点第一主应力值较右侧大(约26 MPa),这一区别导致左侧首先萌生疲劳裂纹的概率增大,该分析结果与失效小齿轮轴失效样本统计分析结果吻合。计算结果证实,油槽-油孔交界处呈反对称分布的应力集中在小齿轮轴的疲劳裂纹萌生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建议采用表面机械强化的方法在两个疲劳危险点引入适当的残余压应力,以改善小齿轮轴的抗疲劳性能。
引用: 朱有利, 王燕礼, 唐亮, 刘忠伟 HXD1机车小齿轮轴断裂失效应力分析. 材料科学与工艺, 2017, 25(1): 69-75. doi: 10.11951/j.issn.1005-0299.20160005
参考文献:
[1] 任海滨;杨夏沙.HXD1型机车牵引电机内锥轴与小齿轮装配工艺[J].机车车辆工艺,2010(4):16-17,37.
[2] 董青华.圆锥过盈联接的设计计算[J].机械工艺师,1994(02):31.
[3] 机车电机转轴及小齿轮轴断裂失效分析[J].机械工程材料,2011(6):93-97.
[4] 张彦文;吴立新;张友登;王悦.电力机车电机转轴组件断裂分析[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11(11):729-733.
[5] 朱文胜;安中正;尚茂;田恩奇.HXD1型机车牵引电机转轴与齿轮轴断裂原因分析及措施[J].机车电传动,2011(5):79-82.
[6] 王燕礼;朱有利;刘忠伟;唐亮.HXD1机车牵引电机转轴组件断裂失效分析[J].材料科学与工艺,2016(4):67-73.
[7] 廖洪涛.和谐HXD1型大功率交流电力机车概述[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07(01):7-10,32.
[8] 陈国胜;周建斌.和谐HXD1型大功率交流电力机车转向架[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07(1):29-32.
[9] 周建斌;陈国胜;晋军辉;易兴利;申长宏.HXD1型机车转向架轮对驱动系统[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08(1):9-13,19.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