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 , 2017, 36(5): 984-993.
10.7524/j.issn.0254-6108.2017.05.2016111603
朔州市夏季环境空气中VOCs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李如梅 1, , 武媛媛 2, , 彭林 3, , 马青兰 4, , 李颖慧 5, , 王海京 6, , 牟玲 7, , 闫雨龙 8, , 白慧玲 9,

1.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太原,030024;
2.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太原,030024;
3.华北电力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系,北京,102206;
4.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太原,030024;
5.华北电力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系,北京,102206;
6.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太原,030024;
7.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太原,030024;
8.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太原,030024;
9.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太原,030024

采集夏季朔州市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日变化样品,分析其中VOCs的浓度特征,运用特征比值和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后向轨迹模型对其来源进行分析,并使用臭氧生成潜势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研究了其环境影响.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朔州市VOCs的总体平均浓度为(102.93±35.90) μg·m-3,其中芳香烃类浓度最高,为53.52 μg·m-3;VOCs的日变化呈现了双峰特征,与NO2和O3的日变化结合分析显示了其浓度受到了机动车排放和光化学反应的影响显著;源解析结果显示VOCs的排放源主要有机动车排放、汽油和溶剂挥发、燃烧、植物排放等;观测期间气团受北方向、西北方向与西南方向输送的影响;芳香烃类化合物是臭氧生成潜势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最高的VOCs类化合物种类.研究结果显示,控制机动车排放和燃烧排放、减低溶剂使用等措施是目前控制朔州市环境空气中VOCs污染的主要途径.
引用: 李如梅, 武媛媛, 彭林, 马青兰, 李颖慧, 王海京, 牟玲, 闫雨龙, 白慧玲 朔州市夏季环境空气中VOCs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环境化学 , 2017, 36(5): 984-993. doi: 10.7524/j.issn.0254-6108.2017.05.2016111603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