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采用原位接枝法制备得到三维结构的石墨烯/SiO2杂化材料,用透射电镜对杂化材料的表观形貌进行表征,同时对二氧化硅的粒径进行表征.利用环氧树脂固化工艺制备复合材料样条,将不同比例(0.1%、0.3%、0.5%)的杂化材料添加到树脂中制备树脂基复合材料,利用万能强力仪测试样条的拉伸性能,利用扫描电镜对样条的断截面进行扫描,研究不同比例的杂化材料对树脂增强增韧效果的影响,并得到最佳的添加比例.再以最佳添加比例将石墨烯、SiO2、杂化材料分别添加到树脂中制备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不同种类的填料对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增强增韧效果.结合拉伸测试结果和断截面扫描结果分析可以得到,杂化材料的添加量为0.3%时,对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增强增韧效果最佳;且杂化材料对树脂的增强增韧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独添加石墨烯和二氧化硅.

参考文献

[1] 韩同伟,贺鹏飞,骆英,张小燕.石墨烯力学性能研究进展[J].力学进展,2011(03):279-293.
[2] 魏德英,国术坤,赵永男.石墨烯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1(06):11-14,37.
[3] 向康,刘春华,王平华,唐龙祥,王志刚.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结构表征[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10):42-45.
[4] 刘秀影,宋英,李存梅,王福平.氧化石墨烯接枝碳纤维新型增强体的制备与表征[J].无机化学学报,2011(11):2128-2132.
[5] 张树鹏,宋海欧.高分散性氧化石墨烯基杂化体的制备及其热稳定性增强[J].新型炭材料,2013(01):61-65.
[6] 黄传军,张以河,付绍云,李来风.SiO2/环氧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室温和低温力学性能[J].复合材料学报,2004(04):77-81.
[7] Hongfu Zhou;Chen Zhang;Hangquan Li .Fabrication of silica nano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of functionaliz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J].Carbon: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Sponsored by the American Carbon Society,2011(1):126-132.
[8] 钱军民,李旭祥.环氧树脂改性研究进展[J].绝缘材料,2001(05):27-31.
[9] 郭江涛,何亮,马铁成,刘俊龙,曹英杰,胡滨.无机纳米粒子增韧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J].塑料科技,2008(12):96-100.
[10] 涂春潮,齐暑华,周文英,祖恩峰.环氧树脂增韧研究[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5(03):12-15.
[11] 杨永锋,唐耿平,程海峰,庞永强.环氧树脂增韧改性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0(15):85-88,93.
[12] 沈威,王小萍,贾德民.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技术研究进展[J].热固性树脂,2010(03):49-54.
[13] 孙艳红,赵家昌,唐博合金,唐敖民,廖晨敏,徐菁利.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1(03):252-257.
[14] 何晓蕾,余燕芳,陈秋玉,石雪英,林深.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3(05):22-28.
[15] 卫保娟,肖潭,李雄俊,王堉,吴萍.石墨烯与多壁碳纳米管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J].复合材料学报,2012(05):53-60.
[16] 樊玮,张超,刘天西.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复合材料学报,2013(01):14-21.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