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自行设计的管流式海水循环实验装置模拟在0.20~2.00 m/s流速范围内的阴极保护情况,采用恒电流极化法进行阴极保护,通过电位的变化、电极宏观形貌和钙质沉积层的生成情况评价阴极保护效果.结果表明,流速越大,电位达到保护电位-800 mV (vs Ag/AgCl海水)时所需的电流密度越大;而且当流速大于1.20 m/s时,即使电位达到了保护电位仍可能发生明显的冲刷腐蚀;生成的钙质沉积层主要是单层的富镁层,只有电流密度较大时,才会在富镁层上进一步沉积富钙层.
参考文献
[1] | 李成杰,杜敏.深海钢铁材料的阴极保护技术研究及发展[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13(01):10-16. |
[2] | 雍兴跃.碳钢电极在流动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1998(02):87. |
[3] | 唐晓,王佳,李焰.海水流动对A3钢腐蚀速度的影响[J].海洋科学,2005(07):26-29. |
[4] | 朱雅仙,朱锡昶,葛燕,朱秀娟.流动淡水中钢的腐蚀行为研究[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2(02):7-11. |
[5] | 林中楠,马海涛,王来,刘晓亮.纯铁在流动海水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J].材料保护,2009(07):14-17. |
[6] | 李成杰,杜敏,李妍,张国庆,张艳芳.动态海水中保护电位对钙质沉积层形成的影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7):149-153. |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0%
-
20%
-
30%
-
40%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