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以西北某省高碳石煤为研究对象,通过石煤循环流化床焙烧,灰渣直接酸浸提钒实现碳、钒资源的综合利用.在对石煤中钒的赋存状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考察高碳石煤循环流化床的焙烧特性,同时针对硫酸浓度、酸浸温度、酸浸时间、液固比等因素对钒浸出率的影响,进行了灰渣酸浸提钒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钒主要赋存于钒云母和铁铝氧化物中,分别占总钒含量的73.89%和14.78%;循环流化床焙烧温度为850℃时,燃烧效率可达69.17%,高碳石煤热能得到了有效利用,同时,焙烧脱碳也有利于钒的富集,对灰渣酸浸提钒过程中钒浸出率的提高亦有正面影响作用;赋存于不同矿物中的钒浸取难度不同,游离氧化物中的钒最易浸出,铁铝氧化物中的钒较易浸出,钒云母矿物中的钒最难以浸出;硫酸浓度、酸浸温度、酸浸时间、液固比等对钒的浸出均有影响,而硫酸浓度和酸浸温度的影响更为显著.较适宜的酸浸条件为:硫酸浓度6 mol·L-1,酸浸温度110℃,酸浸时间2h,液固比2.5∶1.0.在此条件下,钒浸出率可达88.61%.

参考文献

[1] 颜文斌,胡蓝双,高峰,华骏,何新波.二氧化锰对石煤钒矿酸性浸出的影响[J].稀有金属,2013(01):130-134.
[2] 宾智勇.石煤提钒研究进展与五氧化二钒的市场状况[J].湖南有色金属,2006(01):16-20,74.
[3] 刘景槐,谭爱华.我国石煤钒矿提钒现状综述[J].湖南有色金属,2010(05):11-14.
[4] 宾智勇.钒矿石无盐焙烧提取五氧化二钒试验[J].钢铁钒钛,2006(01):21-26.
[5] 魏昶,吴惠玲,樊刚,李存兄,李旻廷,梁艳辉.酸浸法从高碳石煤中提钒[J].钢铁钒钛,2009(01):7-11.
[6] 邹晓勇,田仁国.含钒石煤复合添加剂焙烧法生产五氧化二钒工艺的研究[J].湖南冶金,2005(05):3-5,9.
[7] 邢学永,宁顺明,佘宗华,赵强.甘肃酒泉某石煤矿中钒的赋存状态与提钒过程研究[J].稀有金属,2013(01):135-139.
[8] 邹晓勇,彭清静,欧阳玉祝,田仁国.高硅低钙钒矿的钙化焙烧过程[J].过程工程学报,2001(02):189-192.
[9] 李社锋,方梦祥,余斌,周宛谕,王勤辉,施正伦,骆仲泱,岑可法.新疆石煤料团流化床焙烧提钒试验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06):1133-1137,1148.
[10] 汪平,冯雅丽,李浩然,张萍,刘欣伟.采用氧化焙烧-酸浸法从高碳石煤中提钒试验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2917-2921.
[11] 吴惠玲,魏昶,樊刚,李旻廷,邓志敢,葛怀文.高碳石煤中钒的赋存状态与优先选煤[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8(06):17-21.
[12] 宁华,黄光,袁爱武,王兴,周晓源.某低品位石煤钒矿资源综合利用工艺[J].有色金属,2010(03):91-95.
[13] 余德麒,施正伦,肖文丁,李戈跃,骆仲泱,岑可法.石煤灰渣二次焙烧稀酸浸出提钒工艺条件[J].过程工程学报,2010(04):673-678.
[14] 叶国华,何伟,童雄,吴宁.粘土钒矿不磨不焙烧直接酸浸提钒的研究[J].稀有金属,2013(04):621-627.
[15] 冯其明,何东升,张国范,欧乐明,卢毅屏.石煤提钒过程中钒氧化和转化对钒浸出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7(08):1348-1352.
[16] 郑祥明,田学达,张小云,石华,邓益强.湿法提取石煤中钒的新工艺研究[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3(01):43-45,56.
[17] 徐耀兵 .中间盐法石煤灰渣酸浸提钒工艺的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9.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