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了混光腔高度、反射膜边角角度、CCFL灯管数量和间距、灯管与反射膜之间距离以及扩散板类型对模组光学利用率和光学效果的影响.以119.4cm(47 in)CCFL液晶电视为例,使用Solidworks模拟出一组较优化的机械光学参数,并根据模拟参数完成了样品的制作与相应参数的测试.
参考文献
[1] | 季旭东.LCD背光源产品的新进展[J].液晶与显示,2002,17(2):119-127. |
[2] | 刘波,章小兵.使用多色LED补色的背光源[J].液晶与显示,2010,25(5):699-701. |
[3] | 庚晋,周洁.LCD背光源中的冷阴极荧光灯技术[J].信息产品与节能,2003,(2):10-15. |
[4] | 曹德跃.CCFL背光源在液晶电视中的应用及改进[J].机械与电子,2010,(5):489. |
[5] | 汪敏,夏咸军.新型LED背光源技术及应用[J].光电子技术,2005,25(4):267-270. |
[6] | 刘向阳.发光二极管和背光源发展透视[J].光源与照明,2008,31(4):14-17. |
[7] | 张鹤,朱钧,赵燕,等.一种用于大尺寸液晶照明的直下式导光板模块设计[J].光学学报,2010,30(9):2668-2673. |
[8] | 马丽,张丽蕾,万丽芳.一种直下式LED背光源的设计[J].现代显示,2009,104(9):50-54. |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0%
-
20%
-
30%
-
40%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