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通过对大量Zara样品进行分析,构建了不良现象——对应原因(Phenomenon Cause)的4种理论模式,并基于此理论设计了改善Zara的实验.通过分析发现:约5μm左右可移动的Zara主要为摩擦工艺过程产生的碎屑;10~25 μm按压不动的Zara主要为取向膜涂覆过程中的颗粒引起;轮廓清晰尺寸较大的Zara主要来自环境颗粒;无清晰轮廓且体积较大的Zara主要为摩擦取向失效形成的岛状漏光.为降低Zara不良进行实验,结果显示:增加取向膜在基板上的覆盖率以及变更彩膜涂层材料可有效降低Zara不良的发生率;此外,减小柱状隔垫物的坡度角度能够从源头上有效防止Zara的产生.Zara不良的研究与改善提升了小尺寸FFS产品的良率5%以上,为企业的稳定高效生产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车春城 .广视角FFS技术CELL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7.
[2] 马群刚.TFT-LCD原理与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Ma Q G.Theory and Design of TFT-LCD[M].Beijing:Electronic Industry Press,2011.(in Chinese),2011.
[3] 程石,王涛,张敏,张铁军,史华威,杨国波.TFT-LCD中隔垫物密度与Push Mura和低温气泡的关系[J].液晶与显示,2011(05):604-607.
[4] 史秋飞,郑英花,朱載榮,董天松.边角Zara Domain及其改善研究[J].液晶与显示,2012(06):770-773.
[5] 于涛,陈晟,储培鸣,郑永亮,申剑锋.IPS液晶取向膜表面光学各向异性D△的研究[J].液晶与显示,2012(03):292-296.
[6] 石天雷,杨国波,程石,杭苗.Zara漏光和Rubbing Mura改善研究[J].液晶与显示,2012(02):208-211.
[7] 刘锋,于凯,李相津,李正蘍,李斗熙.TFT-LCD生产中毛刷清洗工艺的研究[J].现代显示,2007(10):54-56.
[8] 车春城,王丹,李军建.TFT-LCD取向层工艺及其关键参数[J].现代显示,2006(09):20-23,12.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