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阴离子交换膜为隔膜的电解槽,在不加分散剂的情况下,控制阴极的电流密度在40~150A·m-2范围内,在电解一定浓度硝酸镧溶液过程中,由于不断消耗阴极室内的H+浓度,导致溶液的pH值升高,在阴极表面形成有利于氢氧化镧均匀沉淀的过饱和环境.对氢氧化镧沉淀进行高温焙烧,得到氧化镧粉体.采用TEM分析表明:在不同的阴极电流密度下,可以得到不同粒度和形状的氧化镧颗粒,当电流密度在80~100A·m-2范围时,得到50 nm左右的氧化镧粉体,并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 | 钟莹;王成云 .稀土纳米材料研究进展[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2,17(04):68. |
[2] | 沈保根,张宏伟,张文勇,阎阿儒.纳米晶稀土永磁材料的制备和磁性[J].中国稀土学报,2004(01):28-33. |
[3] | 钟俊辉.稀土纳米材料[J].稀土,1996(02):41. |
[4] | 张伟达 .α-Fe2O3气敏陶瓷的研究[J].功能材料,1994,25(05):426. |
[5] | 徐宏,刘剑洪,陈沛,赵凤起,田德余.纳米氧化镧对黑索今热分解的催化作用[J].推进技术,2002(04):329-331. |
[6] | 张纪光;马林;徐燕 .溶胶-凝胶法制备超细氧化镧粉体与表征[J].复旦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8(01):24. |
[7] | 张梅,杨绪杰,陆路德,汪信.La2O3纳米晶的制备与表征[J].宇航材料工艺,1999(05):38-40. |
[8] | 姚超,马江权,林西平,汪信.纳米氧化镧的制备[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3(06):685-688. |
[9] | 刘治平,王晓铁.稀土化合物微粉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J].稀土,2003(06):69-73. |
[10] | Weast R C.CRC Hand 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1985-1986)[M].:D151. |
[11] | 张昭;彭少方;刘栋昌.无机精细化工工艺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5. |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0%
-
20%
-
30%
-
40%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