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了经不同规范喷丸40Cr钢试样的三点弯曲表象疲劳极限;研究了喷丸后精磨的影响;结合试样表面残余应力场分布及疲劳源所在的位置,分析了其变化规律及机理;探讨了喷丸工艺的优化问题,提出了喷丸残余应力场深度应为奥氏体晶粒平均直径10~15倍的喷丸工艺优化准则;并指出,对重要零件,应在喷丸后进行表面磨削.还提出了应根据材料内部/表面疲劳极限的概念来计算优化喷丸表象疲劳极限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 姚枚,王仁智.金属材料工程力学行为学及其微细观过程理论[J].机械工程学报,2000(11):1-4,15. |
[2] | 邵培革 .金属疲劳裂纹萌生微细观过程理论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1996. |
[3] | 邵培革;姚枚;王仁智 .疲劳裂缝萌生的细观效应[J].材料研究学报,1997,11(02):191-194. |
[4] | 王仁智;汝继英;李向斌 等.疲劳裂纹萌生的微细观过程理论与内部疲劳极限理论[J].金属热处理学报,1995,16(04):26-34. |
[5] | 姚枚;王声平;李金魁 等.表面强化件的疲劳强度分析及金属的内部疲劳极限[J].金属学报,1993,29(11):511-519. |
[6] | 李金魁 .金属喷丸强化理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1989. |
[7] | S.-p. Wang;Y.-j. Li;M. Yao;R.-z. Wang .Fatigue limits of shot-peened metals[J].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1998(1/3):57-63. |
[8] | 姚枚;王仁智;邵培革.金属疲劳裂缝萌生的微细观过程理论及应用[A].,1995:17. |
[9] | 高玉魁,王仁智,姚枚,邵培革.金属疲劳极限与静强度的相关性[J].机械强度,2001(01):15-18. |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0%
-
20%
-
30%
-
40%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