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降低双辉等离子渗铬的工艺温度,提高低温渗铬速度,对T10钢表面在550℃进行不同时间的离子预氮化处理,再进行560℃×4h低温双辉等离子渗铬,对渗层的组织与硬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条件下渗铬后,表面均形成铬的沉积层+扩散层,沉积层厚度4~5μm,组织致密,与基体结合良好;扩散层铬含量与显微硬度随预氮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均呈梯度分布;未经预氮化处理试样的扩散层深20μm左右,表面物相为铁、铁-铬固溶体、铬碳化物(Cr7C3,Cr23C6),表面显微硬度约700HV;预氮化后试样的扩散层深25~30μm,表面物相主要为铬、铁-铬固溶体、铬碳化物(Cr7C3,Cr23C6)、铬氮化物(CrN),显微硬度达915~1250HV,较未预氮化的试样提高45%以上.
参考文献
[1] | 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徐重[J].中国工程科学,2002(02):36-41. |
[2] | 叶金玲,邹敢锋,于小勇.不同的预先热处理对T10钢低温盐浴渗铬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03(06):33-34. |
[3] | 池成忠;徐重.T8钢低温等离子渗铬[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3(05):286-288. |
[4] | 师昌绪;李恒德;周廉.材料科学与工程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
[5] | 戴达煌;周克崧;袁镇海.现代材料表面技术科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
[6] | 高原.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渗入机理的研究[J].真空,1993(02):16. |
[7] | 高原.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物理基础的研究[J].热加工工艺,1992(05):10. |
[8] | Villars P;Prince A;Okamoto H.Ternary Phase Diagrams[M].ASM International,1995 |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0%
-
20%
-
30%
-
40%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