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综述了化学发光法测定银的进展,文中叙述了化学发光试剂、影响因素、选择条件、分离技术及其测定方法,初步探讨了银的化学发光机理.

参考文献

[1] 张帆;陈国南 .液相化学发光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J].分析化学,1985,13(10):790-796.
[2] 张帆,陈玉龙.化学发光分析法(Ⅰ)[J].分析试验室,1987(02):58.
[3] 李绍卿;张小燕.化学发光分析技术[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0
[4] 李绍卿,刘洪敏,高小红,王莉平.化学发光法测定铬的进展[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03(03):141-146.
[5] 张新荣,吕九如,杨琨,章竹君.银(Ⅰ)催化鲁米诺过硫酸钾体系化学发光反应的研究--矿石中痕量银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J].分析试验室,1986(09):4.
[6] 张新荣;吕九如;章竹君 .时间分辨化学发光分析的研究Ⅰ:金和银的同时化学发光法测定[J].化学学报,1989,47:481-483.
[7] 张新荣;吕九如;封满良;章竹君 .环护分离-固体表面化学发光法测定微量样品中银[J].分析化学,1993,21(05):575-577.
[8] 刘华俊;张韶虹;李玉清;王高方,颜苹菲 .全固定化试剂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银[J].襄樊学院学报,1999,20(02):26-28.
[9] 张小燕,刘红利,李绍卿.邻菲啉银-鲁米诺-过氧化氢化学发光体系与应用[J].分析化学,2001(01):116.
[10] 柳玉英;于振安 .光泽精-丙酮-过氧化氢-银(Ⅰ)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及应用[J].分析化学,1992,20(06):474-476.
[11] Pilipenko A T, Angelove G V, Kaliriehenko/IE[J].Chemical Abstracts,1975,82(24):164,439.
[12] A K Babko .A V Terletskaya, L I Dubovenko[J].Zh Anal Chim,1968,23(06):932.
[13] ПилипенкоАТ, ТерледкаяАВ, ВогословскаяАТЛуковскаяНМ, Ж.аналцм.хцмцн[J].,1983,38:807.
[14] 张新荣;章竹君 .Luminol-K2S2O8体系中金属离子化学发光行为的研究[J].化学学报,1987,45:195-197.
[15] 吕小虎,陆明刚,赵贵文.表面活性剂在化学发光反应中的作用[J].科技通报,1993(01):1-5.
[16] 方国桢;谯斌宗 .表面活性剂在化学发光分析中的应用[J].化学试剂,1996,18(06):333-336.
[17] 章竹君.环护技术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8
[18] 耿征.贵金属的化学发光分析[J].贵金属,1992(01):66-72.
[19] 武竟存;耿征;吕九如;章竹君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报)[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20(04):76.
[20] 耿征;武竟存;陈战国;刘谦光 .偶合反应化学发光法测定痕量银的研究[J].分析化学,1995,23(04):401-403.
[21] 贾予江;王志奎;赵志强;章竹君 .偶合反应化学发光法测定痕量银的研究[J].分析科学学报,1996,12(04):308-310.
[22] 贾予江,魏军.偶合反应化学发光法测定痕量银的研究--K4Fe(CN)6-Luminol体系[J].分析试验室,1997(05):29.
[23] 田玉平,陈淑桂,王洪艳,李俊峰,王春芬.连续流动化学发光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银[J].岩矿测试,2003(02):117-120.
[24] Johnson K S;Petty R L .[J].Analytical Chemistry,1982,54:1185.
[25] 李光浩;于振安 .反相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ABEI-H2O2-Co(Ⅱ)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及应用[J].化学快报,1991,49:906-911.
[26] 李光浩.光泽精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与应用[J].光谱实验室,2002(06):736-740.
[27] 任荣芳,卫洪清,柴宜民,韩素琴.光泽精化学发光分析进展[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2):53-56.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