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统计国外13个铜-金矿床的勘查策略和技术方法可知,这类矿床要运用多种手段综合勘查:磁法、激发极化法、电阻率测量等物探方法;水系沉积物,岩石碎屑,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地质填图,钻探方法验证异常等.中国的15个铜成矿带,绝大多数具有斑岩型铜矿,具备斑岩型铜-金矿床的产出环境,但目前这类矿床具有一定规模的却很少.在勘查策略方面存在着对伴生金资源的严重浪费,综合手段不够系统,也不够灵活的问题.在找寻、勘探、评价的策略上除应加强研究力度外,还要克服"施工一个钻孔就要得到一定储量"的倾向.

参考文献

[1] 夏斌,涂光炽,陈根文,喻享祥.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形成的全球地质背景[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0(04):406-408.
[2] 李颖,刘连登,胡春生.斑岩型金矿的概念及相关问题讨论[J].世界地质,1999(01):16-20.
[3] 刘连登,李颖,兰翔.论角砾/网脉-斑岩型金矿[J].矿床地质,1999(01):29-36.
[4] 侯增谦.斑岩Cu-Mo-Au矿床:新认识与新进展[J].地学前缘,2004(01):131-144.
[5] 李金祥,秦克章,李光明.富金斑岩型铜矿床的基本特征、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高氧化岩浆-流体演化[J].岩石学报,2006(03):678-688.
[6] 芮宗瑶,张洪涛,王龙生,陈仁义.黑东部斑岩型-浅成热液型铜金矿床多重成矿模型[J].矿床地质,1995(02):174-184.
[7] 寿嘉华.青藏高原东缘斑岩铜钼金成矿带的构造模式[J].中国地质,2004(01):1-14.
[8] 庄道泽,王世称,焦学军.土屋、延东铜矿田综合信息预测模型[J].新疆地质,2003(03):293-297.
[9] 张洪涛;芮宗瑶 .论中国斑岩铜矿系列的地质背景[J].地质学报,1991,65(03):250-262.
[10] 侯增谦,曲晓明,王淑贤,高永丰,杜安道,黄卫.西藏高原冈底斯斑岩铜矿带辉钼矿Re-Os年龄: 成矿作用时限与动力学背景应用[J].中国科学D辑,2003(07):609-618.
[11] 芮宗瑶,张立生,陈振宇,王龙生,刘玉琳,王义天.斑岩铜矿的源岩或源区探讨[J].岩石学报,2004(02):229-238.
[12] 王奖臻,李朝阳,胡瑞忠.斑岩铜矿研究的若干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1(04):514-519.
[13] 温汉捷,裘愉卓,胡耀国,俞广钧.滇西-滇西北斑岩型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研究[J].地质与勘探,2003(03):14-19.
[14] 陈国光,应祥熙.安徽省贵池铺庄金矿地质特征[J].地球学报,2002(03):213-216.
[15] 叶德龙;叶松;王群 等.德兴式斑岩型矿床的构造-岩浆-成矿体系[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7,22(03):252-256.
[16] 刘显凡,刘家铎,张成江,阳正熙,吴德超,李佑国.滇西富碱斑岩型矿床岩体和矿脉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4(01):32-39.
[17] 任秉琛,杨兴科,李文明,李有柱,邬介人.东天山土屋特大型斑岩铜矿成矿地质特征与矿床对比[J].西北地质,2002(03):67-75.
[18] 尹冰川,冉清昌.多宝山超大型铜矿床的成矿构造环境[J].矿物学报,1997(02):220-224.
[19] 柳少波;王联魁 .广东莲花山斑岩型钨-金矿床蚀变矿化特征及分带模式[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7,27(03):296-303.
[20] 柳少波;王联魁 .莲花山斑岩型钨-金矿床蚀变矿化过程中元素迁移定量研究[J].地质科学,1998,33(01):102-114.
[21] 时俊峰;李晨晖 .农坪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类型[J].矿产与地质,1998,12(03):178-182.
[22] 陈常富 .山东五莲七宝山式金矿--一个与火山机构岩浆演化有关的金铜矿床[J].地质科技情报,1992,11(01):57-62.
[23] 许发军;夏芳.托里县包古图斑岩型铜金矿地质特征[J].新疆有色金属,2003(zk):11-14.
[24] 刘家远.新疆伊吾县北山金矿区次火山斑岩型隐伏金矿预测研究[J].地质与勘探,2003(03):9-13.
[25] 李颖;张洪武 .峪耳崖和牛心山单脉/网脉斑岩型金矿特征[J].贵金属地质,1998,7(04):269-273.
[26] 葛良胜,郭晓东,邹依林,李振华,张晓辉.云南北衙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J].地质找矿论丛,2002(01):32-40,46.
[27] 葛良胜,邹依林,李振华,郭晓东,邢俊兵,张晓辉.云南马厂箐(铜、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J].地质与勘探,2002(05):11-17.
[28] 陈富文,李华芹,陈毓川,王登红,王金良,刘德权,唐延龄,周汝洪.东天山土屋-延东斑岩铜矿田成岩时代精确测定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学报,2005(02):256-261.
[29] 张连昌,秦克章,英基丰,夏斌,舒建生.东天山土屋-延东斑岩铜矿带埃达克岩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J].岩石学报,2004(02):259-268.
[30] 庄道泽.新疆东天山地区土屋、延东铜矿地球化学特征与异常查证方法[J].地质与勘探,2003(05):67-71.
[31] 张静;李超;杨勇.超大型金矿省的特征、成因及地球动力学背景[A].北京:地震出版社,2001
[32] 施俊法;姚华军;李友枝.信息找矿战略与勘查百例[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33] 刘益康,徐叶兵.蒙古Oyu Tolgoi斑岩铜金矿的勘查[J].地质与勘探,2003(01):1-4.
[34] 赵一鸣;吴良士;白鸽.中国主要金属矿床成矿规律[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