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岭金汞锑矿床位于秦岭地槽系的南秦岭印支褶皱带镇安-旬阳盆地细碎屑-碳酸盐岩建造中,经历了3个构造-热液活动阶段.重点探讨了微量元素在不同地质单元的分布、分配、共生组合以及流体包裹体化学成分特征,结合成矿条件分析,认为矿(化)体受地层和断裂构造双重控制,构造为主要控制因素,锑矿体赋存于有利构造部位的袁家沟组灰岩中,金矿化发育不显著,南阳山组地层有形成金矿体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 祝洪臣,张炯飞,权恒.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的方法学基础及方法论[J].贵金属地质,2000(02):100-104. |
[2] | 张复新,陈衍景,李超,张静,马建秦,李欣.金龙山-丘岭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秦岭式卡林型金矿成矿动力学机制[J].中国科学D辑,2000(Z1):73-81. |
[3] | 张复新,马建秦,魏宽义.镇安米粮地区微细浸染型层控金矿床的形成与构造演化的关系[J].矿床地质,1995(01):26-34. |
[4] | 张复新.秦岭浸染状金矿床与热水沉积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共生富集关系[J].西北地质,1996(02):13-17. |
[5] | 李勇,周宗桂.陕西镇安-旬阳地区汞锑、铅锌、金矿床成因及演化规律浅析[J].地质与资源,2003(01):19-24,35. |
[6] | 汪东波,邵世才,刘国平,徐勇.金与铅锌矿化的时空关系及应用[J].矿床地质,2001(01):78-85. |
[7] | 韦龙明;吴烈善 .秦岭造山带泥盆系金矿与铅锌矿关系研究[J].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1999,8(06):393-395. |
[8] | 陈衍景,张静,张复新,Franco PIRAJNO,李超.西秦岭地区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及其成矿时间、构造背景和模式[J].地质论评,2004(02):134-152. |
[9] | 张复新;魏宽义;马建秦.南秦岭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地质与找矿[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1-3. |
[10] | 张复新,杜孝华,王伟涛,齐亚林.秦岭造山带及邻区中生代地质演化与成矿作用响应[J].地质科学,2004(04):486-495. |
[11] | 曾若兰;泰锡虎.中国汞矿[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
[12] | 中国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陕西省金龙山微细浸染金矿地质[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7 |
[13] | 张复新.南秦岭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地质与找矿[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 |
[14] | 刘新会,刘爽,杨登美,路自民.中秦岭金龙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西北地质,2008(01):81-89. |
[15] | 张复新,马建秦.金龙山-丘岭卡林型金矿床成矿特征[J].地质与勘探,1999(05):20-23. |
[16] | 唐永忠 .镇旬盆地南西缘泥盆纪碳酸盐台缘生物礁与层控铅锌矿[J].陕西地质,2000,17(02):30-37. |
[17] | 张连昌,沈远超,杜佩轩,卢登蓉,杨兴科.秦岭中段沙沟-营盘金成矿远景区地球化学特征[J].地质地球化学,2001(03):76-80. |
[18] | 张复新;马建秦 .秦岭镇-旬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条件及其找矿前景分析[J].矿产与地质,1997,11(06):388-396. |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0%
-
20%
-
30%
-
40%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