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高含泥氧化矿石浸堆因渗透性差而影响堆浸的正常进行.渗透试验表明,高含泥氧化矿石矿堆的渗透性与矿石粒级组成密切相关,采取矿石堆浸粒级划分:-1 mm为泥质物,+5 mm为块状矿,5~1 mm之间为粉状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粒级筑堆技术,即先对矿石进行分级,然后按粒级分区筑堆,对不同粒级浸堆采用不同的布液强度.该项技术应用在云南某铜矿,消除了原堆浸生产中浸堆表面的径流与积液现象,产出铜离子浓度达到萃取要求的合格浸出液,铜浸出率达到了63.98 %,使堆浸-萃取-电积生产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1] 曾毅君.酸法制粒堆浸研究的现状、原理与实践[J].铀矿冶,2004(04):175-181.
[2] 王世涛,曾茂青,罗兴,李玺,孙广周.云南兰坪高含泥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试验[J].云南地质,2010(01):105-108.
[3] 陈家镛.我国湿法冶金的简况[M].北京:有色金属出版社,1987
[4] 李青松,吴爱祥,姜立春.堆中布液浸出高泥矿堆的机理研究[J].矿冶工程,2003(02):23-26.
[5] 李青松,吴爱祥,尹升华.矿堆中溶浸液渗流效果的控制机理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5(12):73-75.
[6] 黎湘虹,黎澄宇,王卉.鑫泰含泥氧化铜矿制粒预处理堆浸工艺[J].有色金属,2009(01):86-90.
[7] 吴爱祥,李青松,尹升华,姜立春.改善高泥矿堆渗透性的机理研究[J].湘潭矿业学院学报,2003(04):1-5.
[8] 龙志高.高泥质矿石的原地松动浸出研究[J].湿法冶金,1997(02):24.
[9] 王昌汉,朱红兵.论溶浸采矿的前期研究工作--兼论创新发明过程[J].中南工学院学报,2000(03):27-33,39.
[10] 王晓冬.渗流力学基础[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11] 龚霞,何昌荣,刘黎,郝春华.粗颗粒土渗透特性的试验研究[J].水电站设计,2008(01):70-71,76.
[12] 孟永会,董秀坤,吕远强.不同含泥量风积沙的压实特性试验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347-351.
[13] WU Ai-xiang,YIN Sheng-hua,LIU Jin-zhi,YANG Bao-hua.Formative mechanism of preferential solution flow during dump leaching[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英文版),2006(05):590-594.
[14] Luxmoore R J;Jardine P M;Wilson G V et al.Physical and Chemical Controls of Preferred Path Flow Through Hill Slope[J].Geoderma,1990,46:139-154.
[15] 王贻明,吴爱祥,杨保华,陈学松.机械压实作用对排土场堆浸渗透性的影响[J].金属矿山,2007(12):24-26,67.
[16] 唐泉,雷泽勇,符辰湛.堆浸雾化布液与滴淋布液的比较[J].金属矿山,2006(04):23-25.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