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综述煤燃烧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分析催化作用的影响因素,并从工业应用角度探讨燃烧催化剂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肖健立,康华,王振阳.燃煤催化剂催化机理的探讨[J].煤炭技术,2002(11):73-75.
[2] 马振兴,赵洪宾,董振强.燃煤催化剂[J].锅炉技术,2000(04):5-7.
[3] Mckee D W .Mechanisms of the aikali metai catalysed gasification of carbon[J].Fule,1983,62(02):170-175.
[4] 马振兴,郭举修,李京,韩爱岭.燃煤催化剂的研究与应用[J].热能动力工程,2001(06):579-581.
[5] Patrick J W;Walker A A .Study of the copper-catalyed combustion of carbon[J].Carbon,1974,12(05):507-515.
[6] 陈海峰,沙兴中,徐依青,杭月珍,高晋生,尹桂芳,倪献智,王泉清,白浚仁.催化剂对煤着火特性的影响Ⅱ.不同催化剂对煤催化着火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1993(02):180-184.
[7] 刘艳华,车得福,李荫堂,惠世恩,徐通模.几种含铁化合物对煤燃烧特性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0(09):20-24.
[8] 徐万仁,杜鹤桂.催化剂对煤粉燃烧特性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1995(03):272-277.
[9] 刘艳华,车得福,惠世恩,徐通模.含铁物质对燃煤污染特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1(02):25-30.
[10] 钟北京,施卫伟,傅维标.煤再燃过程中燃料特性对NO还原的影响[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1(02):115-119.
[11] 陈笃惠 .提高热效率,降低污染的催化燃烧法[J].化工纵横,1997,11(01):23-27.
[12] 白金锋,王勇,胡浩权,郭树才,陈国华.原位担载Fe2S3催化剂煤的热解动力学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01(01):39-43.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