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凹凸棒石是具有链层状晶体结构镁铝硅酸盐粘土矿物,呈现直径约30~40nm、长度可达数微米的棒状晶体形态,是产出丰富的天然纳米矿物材料,表现出纳米效应、吸附活性和化学活性,是一种重要的载体材料.本文研究了凹凸棒石-Ag纳米复合抗菌材料制备方法和抗菌效果.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表征结果表明:用丙胺基三乙基硅烷为表面活性剂,醌醇为还原剂,凹凸棒石硝酸银浸溃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纳米银颗粒为1~7nm,均匀分布在凹凸棒石表面,复合抗菌材料含银0.52%.抗菌圈实验显示较好的抗菌效果,悬浮液浊度法抗菌实验显示凹凸棒石-Ag纳米复合抗菌剂最低抗菌浓度为0.47g/L.

参考文献

[1] 李梅;王庆瑞.抗菌材料的发展及其应用[J].化工新型材料,1998(05):8-11.
[2] 李炜罡,吕维平,王海滨,霍冀川.抗菌材料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3(03):7-10.
[3] 刘志军,肖勇,马骐,李志芳.抗菌材料的应用及发展展望[J].江西化工,2002(04):35-37.
[4] 吉向飞,李玉平,杨柳青,屈玲,石晋美,窦涛.抗菌剂及抗菌材料的发展和应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3(01):11-15.
[5] 蔡政武;杨玲 .新型无机抗菌剂[J].化工新型材料,2000,28(05):36-39.
[6] 廖莉玲,刘吉平.新型无机抗菌剂[J].现代化工,2001(07):62-64.
[7] 张文钲;张羽天 .载银抗菌剂的改进[J].化工新型材料,1999,27(04):20-24.
[8] 朱伟员;顾立新 .新型无机银系抗菌剂HN-300[J].化工新型材料,2000,28(02):20-24.
[9] 冯乃谦;严建华 .银型无机抗菌剂的发展和应用[J].材料导报,1998,12(02):1-4.
[10] 陈天虎;徐晓春;岳书仓.苏皖凹凸棒石粘土纳米矿物学及地球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1] 胡发社,程海丽,杨飞华,郑桂兵,张海梅,郑自立,李博文.坡缕石型载银抗菌剂的研制[J].现代化工,2001(06):35-37.
[12] 陈天虎,朱光,徐惠芳,王道轩,岳书仓,刘国生.安山质熔结凝灰岩中凹凸棒石断层岩的矿物学特征[J].岩石学报,2003(04):767-774.
[13] 王永华,杨博.浅谈纳米材料的抗菌实验方法[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1(01):30-32.
[14] 纪莉莲,范怡梅.土茯苓体外抗菌活性实验[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2(05):239-241.
[15] 陈天虎,史晓莉,彭书传,黄川徽,XU Hui-fang.水悬浮体系中凹凸棒石与Cu2+作用机理[J].高校地质学报,2004(03):385-392.
[16] Zhang Z T;Zhao B;Hu L M et al.Polymer protective mechanism of nanometer silver powder prepared by chemical reduction method[J].Acta Chimica Sinica,1996,54(04):379-384.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