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了计算机辅助建模的定义,分析了耐火材料结构的层次性和研究的复杂性,介绍了利用计算化学、计算物理、有限元分析、统计数学、人工智能和系统科学等建立模型及其在材料研究上取得的成果,对计算材料学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参考文献
[1] | 姜启源.数学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27. |
[2] | 王杰曾;曾大凡.水泥窑用耐火材料[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4-33. |
[3] | 高力明.计算材料学与材料结构的层次[J].陶瓷学报,2004(02):69-74. |
[4] | 郑文锐.计算化学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上)[J].上海化工,2009(12):22-24. |
[5] | 郑文锐.计算化学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下)[J].上海化工,2010(01):23-26. |
[6] | 倪军,刘华.计算机物理前沿及其与计算机技术的交叉[J].物理,2002(07):461-465. |
[7] | 朱晨,张青.计算物理中的数学实验方法[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3(03):54-57. |
[8] | 曾炜;孙延辉;李红霞.ChemOffice 2008实用教程:化学结构绘图、分子模拟、数据整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32. |
[9] | 孔祥明,曹恩祥,侯珊珊.聚羧酸减水剂的研究进展[J].混凝土世界,2010(05):28-37. |
[10] | 毛在砂.化工数学模型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2-25. |
[11] | 黄华江.实用化工计算机模拟--MATLAB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02-103. |
[12] | 金胜利,李亚伟,李远兵,赵雷,敖进清.攀钢高炉钛渣对出铁沟用耐火骨料侵蚀的相图热力学模拟分析[J].耐火材料,2009(02):145-148. |
[13] | 高杰,李友胜,韩兵强,李楠.MgO-MgAl2O4-ZrO2系材料的抗渣性研究[J].耐火材料,2011(01):18-22. |
[14] | 王杰曾.耐火材料先进制造技术[J].耐火材料,2008(02):151-155. |
[15] | 李远兵,王兴东,李楠.有限元法在耐火材料中的应用[J].耐火材料,2001(05):293-295. |
[16] | 黄奥,汪宁,顾华志,汪厚植,万少锋.300 t精炼钢包温度场和应力场的有限元分析[J].耐火材料,2009(04):270-273. |
[17] | 刘昌明,王志刚,李友荣,韩兵强.熔铸AZS耐火材料冷却过程的热应力研究[J].耐火材料,2011(01):26-29. |
[18] | 王志刚,李楠,孔建益,李友荣.用细观力学模型估算镁碳耐火材料基质的力学性能[J].耐火材料,2008(05):386-388. |
[19] | 陈瑶,王志刚,刘昌明,孔建益.基于ABAQUS的耐火材料细观损伤本构模型的开发与实现[J].耐火材料,2012(02):114-117. |
[20] | 王志刚,陈小祥,刘昌明,孔建益.基于界面相模型的耐火材料损伤演化的表征方法[J].耐火材料,2012(06):424-428. |
[21] | Matsubara H .Computer simulations for the design of microstructural developments in ceramics[J].Computation materials science,1999,1 4(1-4):125-128. |
[22] | Sadowski, T;Golewski, G .Effect of aggregate kind and graining on modelling of plain concrete under compression[J].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2008(1):119-126. |
[23] | 徐芝纶.弹性力学(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1-11. |
[24] | 李远兵,李楠,黄青,阮国智.耐火材料设计的现状与发展[J].耐火材料,2002(06):359-362. |
[25] | 王杰曾.耐火材料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J].耐火材料,2005(04):306-308. |
[26] | 王杰曾.模糊逻辑及其在耐火材料工业中的应用,(上)[J].建材耐火技术,2007(01):19-23. |
[27] | 王杰曾.模糊逻辑及其在耐火材料工业中的应用,(下)[J].建材耐火技术,2007(02):2-23. |
[28] | 赵海雷;李文超;钟香崇 .模式识别在复合材料研制中的应用[J].耐火材料,1995,29(03):129-131. |
[29] | 人工神经网络在o′-Sialon-BN复合材料设计中的应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9(02):171. |
[30] | 阎加强;单松高;伍卫琼 等.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在耐火材料研究中的应用[J].耐火材料,1998,20(04):238-240. |
[31] | 王杰曾.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在耐火材料中的应用[J].建材耐火技术,2006(02):15-24. |
[32] | 陈松林,孙加林,袁学韬,熊小勇,李勇,王健东,潘波.镁锆砖的制备工艺参数与抗RH炉渣侵蚀的相关性[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9(02):207-214. |
[33] | 刘战杰,张海军,钟香崇.逐次回归分析法研究刚玉/β-Sialon复合材料粒度组成与烧结性能的关系[J].无机材料学报,2005(01):239-244. |
[34] | 张国栋,邵雷,刘海啸,陈卫敏,李敬东.基于BP网络的保护渣性能预测模型的研究[J].耐火材料,2004(02):115-117. |
[35] | 许国志.系统科学大辞典[M].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20-221,317-322,373,540-569. |
[36] | 王杰曾,袁林,叶亚红,李鹏海,王俊涛.黑箱模型方法及其在耐火材料工艺中的运用[J].耐火材料,2012(04):244-248. |
[37] | 王杰曾,袁林,叶亚红,李鹏海,王俊涛.关键工艺作用辨识方法及其在耐火材料中的运用[J].耐火材料,2013(01):31-34. |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0%
-
20%
-
30%
-
40%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