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采用数控等离子束专用机床与自制的电流调控装置,对汽缸套工作面进行等耐磨硬化处理试验研究.工作电流60~90 A,随着扫描行程与电流的增大,硬化层的深度、宽度以及硬度均呈直线上升,奥氏体化程度更为充分,马氏体含量逐渐增加,残余奥氏体含量逐渐减少.结果表明:汽缸套内表面经等离子束扫描后,实现自淬火,获得了高硬度的隐针马氏体组织;装机测试试验表明,原硼铸铁汽缸套上下部磨损量相差较大,磨损量也大;双层网格等离子柬硬化的硼铸铁汽缸套各部位的磨损量几乎相等,其磨损量是原硼铸铁汽缸套磨损量的1/3.

参考文献

[1] 刘宝,魏齐龙.机械零部件的失效分析技术[J].兵工自动化,2008(10):86-88.
[2] 张稀林,贺立峰.内燃机气缸套磨损检测与使用寿命预测[J].车用发动机,2008(01):81-84,91.
[3] 李树林,殷建祥.气缸套内表面激光造型珩磨加工[J].内燃机配件,2008(06):10-13.
[4] Paul Flynn,Patrick Hupperich,王庆宇.GE公司GEVO柴油机的开发[J].国外内燃机车,2005(01):7-14.
[5] Ji Hui Kim;Hyun Seon Hong;Seon Jin Kim .Effect of boron addition on the cavitation erosion resistance of Fe-based hardfacing alloy[J].Materials Letters,2007(4/5):1235-1237.
[6] 李银俊,尹华跃,张文静.等离子淬火提高汽缸套"等耐磨性"的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5(11):30-32.
[7] 徐克保;尹华跃;张平杰.汽缸套等离子硬化数控”等耐磨”处理[J].内燃机配件,1999(01):19-22.
[8] 孙建新.内燃机构造与原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21-23.
[9] 纪莲清,杨莉.柴油机气缸套表面等离子束改性工艺[J].金属热处理,2007(04):61-63.
[10] 崔洪芝;徐克宝;尹华.离子束淬火区的组织转变特点[J].内燃机配件,2000(04):24-26.
[11] 商全义,张照军,王平,彭竹琴.等离子束硬化工艺参数对硼铸铁硬化轨迹交叉点的组织与硬度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04(08):54-57.
[12] 徐晓丹,邵会良,张晓宇.残余奥氏体的耐磨性[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4):5-8.
[13] 崔洪芝,尹华跃.常压等离子束气缸套内壁硬化处理技术的应用[J].机械工程材料,2001(01):38-39.
[14] 黄胜.柴油机气缸套表面强化工艺及磨损试验的研究[J].内燃机车,2009(01):23-26,29.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