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探讨了氢氧化钠、碳酸钠、磷酸钠和硅酸钠单独或协同作用对化学镀镍层钝化的影响,并以正交设计试验确定了上述四种组成的最佳浓度.为增强钝化效果,研究了高锰酸钾质量浓度、钝化温度和时间对钝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钝化液的最佳组成为10g/L氢氧化钠,15 g/L碳酸钠,50 g/L磷酸钠,5g/L硅酸钠,1g/L高锰酸钾,θ为80℃,t为20 min.化学镀镍层经无铬钝化液处理后,镀层抗腐蚀能力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姜晓霞;沈伟.化学镀理论及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181,225.
[2] 李宁;屠振密.化学镀实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2.
[3] 张志谦,刘圣迁.电子封装镀层锈蚀原因分析[J].电镀与涂饰,2009(09):16-19.
[4] 罗辑;赵和义.军用电子元器件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1.
[5] 周小琴.影响化学镀Ni-P合金镀层耐蚀性的因素[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02):49-50.
[6] 俞宏英,孙冬柏,黄锦滨,杨德钧.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封孔处理工艺及性能[J].功能材料,2001(03):262-263,268.
[7] 郭莉莉,孙莹.化学镀镍制品铬酸钝化与否的判断[J].中国表面工程,2007(02):30-32,36.
[8] 穆松林,李宁,黎德育,徐丽英.化学镀Ni-P合金镀层铬酸盐钝化膜的组成及其耐蚀性[J].电镀与精饰,2010(03):5-9.
[9] 杨达生.欧盟指令和环保法规的现况与表面处理行业的发展动向(二)[J].电镀与涂饰,2009(09):1-6.
[10] 胡光辉,李大树,柴志强,蒙继龙.化学镀镍层抗氧化性的电化学研究[J].材料保护,2006(12):64-66.
[11] 于元春,李宁,胡会利,张景双,屠振密.无铬钝化与三价铬钝化的研究进展[J].表面技术,2005(05):6-9.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