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铜粉为基体材料,在反应体系中加入铜离子掩蔽剂,采用化学置换法在铜粉表面多次包覆银及多次高温致密化处理,实现了银在铜粉表面的连续致密包覆.用X-射线衍射法、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热质量分析的方法对银包铜双金属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铜粉表面的银包覆层致密性好、包覆完全,在800℃以下的抗氧化性能良好.
参考文献
[1] | 潘君益;朱晓云;郭忠诚;李国明;解祥生;黄峰.电子工业用银包铜粉的制备现状及其应用[J].电镀与涂饰,2006(6):49-53. |
[2] | 刘志杰;赵斌;张宗涛;胡黎明.超细核壳铜-银双金属粉的制备[J].无机化学学报,1996(1):30-34. |
[3] | 张聚国;付求涯.镀银铜粉导电胶的研究[J].表面技术,2007(4):28-30,36. |
[4] | 宋曰海;马丽杰.置换还原法制备银包铜粉工艺及性能研究[J].电镀与精饰,2013(6):7-9. |
[5] | 胡磊;朱晓云.高银含量银包铜粉镀层结构及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2(11):2017-2020. |
[6] | 孟祉含;谢克难;廖立;李延俊.银铜包覆粉末的制备与表征[J].功能材料,2013(11):1656-1658,1662. |
[7] | 黄惠;周继禹;付仁春;郭忠诚.太阳能电池正极浆料用超细Cu/Ag核壳金属粉制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4(2):490-494. |
[8] | 彭优;聂登攀;薛涛.离子掩蔽剂在制备铜银双金属粉中的应用[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1(7):1251-1255. |
[9] | 沈勇;秦伟庭;张惠芳;王黎明;丁颖.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性能研究[J].印染,2006(10):8-10,20. |
[10] | 卢邦洪.用差热分析法测量铜粉镀银的反应速度[J].贵金属,1992(03):35-41. |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0%
-
20%
-
30%
-
40%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