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芳纶因其特殊结构而具有优良的耐热性、低密度以及高强、高模等特性,成为高性能纤维中最重要的品种之一.我国根据聚合时所用单体的种类数把芳纶分成芳纶Ⅰ、芳纶Ⅱ和芳纶Ⅲ等,又根据羰基和氨基在苯环上的位置进行详细命名.为了获得耐瞬间强冲击的柔性芳纶三维编织部件,对9种芳纶丝束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获得了拉伸强度、拉伸模量、伸长率等,比较分析了9种芳纶力学性能的差异.

参考文献

[1] 王新威,胡祖明,刘兆峰.芳香族耐高温纤维及主要品种性能[J].材料导报,2007(05):53-58.
[2] 沃西源,涂彬,夏英伟.芳纶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性能与应用研究[J].航天返回与遥感,2005(02):50-55.
[3] 王曙中 .芳香族高性能纤维[J].合成纤维工业,1998,21(06):24-27.
[4] 赵永霞,董奎勇.澄清新型纤维的真相(四)--芳纶[J].纺织导报,2009(12):53-54.
[5] W.-Y. Yeh;R. J. Young .Molecular deformation processes in aromatic high modulus polymer fibres[J].Polymer: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Polymers,1999(4):857-870.
[6] 甄小阿 .芳纶浅述[J].纺织导报,1997,2:14-16.
[7] 叶毓辉,张增强.芳纶及其功能织物的研究动态[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7(03):31-34.
[8] 余艳娥,谭艳君.新型高性能纤维--芳纶[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4(05):37-39.
[9] 彭涛,叶光斗.对位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及其增强复合材料的发展[J].合成纤维工业,2004(06):46-49.
[10] 邹振高,王西亭,施楣梧.芳纶1313纤维技术现状与进展[J].纺织导报,2006(06):49-52.
[11] 对位芳纶生产和应用技术进展(Ⅱ)[J].合成技术及应用,2005(03):20-25.
[12] 王斌,崔红,周玉玺,王凤德,金志浩.新型国产芳纶Ⅲ纤维的性能实验研究[J].固体火箭技术,2006(05):377-379,383.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