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了pH值为5.4时,CTMAB/正丁醇/正庚烷/水、OP-10/正丁醇/正庚烷/水、SDS/正丁醇/正庚烷/水O/W型微乳液介质中,碘绿的分配系数和平均有效介电常数.结果表明,碘绿的分配系数规律为CTMAB阳离子微乳液>SDS阴离子微乳液>OP-10非离子微乳液.平均有效介电常数规律为OP-10非离子型>CTMAB阳离子型>SDS阴离子型.并初步解释了微乳液类型对碘绿增溶能力和增溶位置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龚志锦,朱明华,郑建明,詹镕洲,林万和.Ziehl-Neelsen-维多利亚蓝-碘绿复合染色法显示抗酸杆菌[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01):85-86.
[2] 傅生会,刘忠芳,刘绍璞,胡小莉.HgCl2-头孢噻肟螯合阴离子与碱性三苯甲烷类染料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11):2164-2170.
[3] Smoncic B;Kert M .Influence of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dyes and surfacttants on their interations in binary and ternary mixture[J].Dyes and Pigments,2008,76:104-112.
[4] 郭荣.我国胶体与界面化学的发展[J].化学通报,2012(01):6-14.
[5] 秦承宽,张恬恬,何秀国.溴代-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正丁醇/正辛烷/盐水微乳液体系的相行为和增溶能力研究[J].化学世界,2012(06):321-324,331.
[6] 龚爱琴,朱霞石,郭荣,马晓芹.Triton X-100微乳液中铈与L-色氨酸荧光反应的研究与应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04):900-903.
[7] 朱霞石;郭荣;戚文彬 .微乳液增敏作用机理探讨--显色剂在微乳液中的分配系数[J].分析化学,1995,23(09):989-992.
[8] 戚文彬;朱利中 .离子型-非离子型混合表面活性剂对显色反应作用的研究及其应用Ⅲ.显色剂在胶束相的分配系数[J].化学学报,1987,45:707-710.
[9] 骆红山;戚文彬.离子缔合物增溶剂的研究Ⅴ.介质酸度的影响[J].分析化学,1988(09):783-787.
[10] 朱霞石;郭荣;冷卫南.介电常数法探讨微乳液对显色反应的增敏作用[J].扬州大学学报,1998(04):13-15.
[11] 王耕,戚文彬.胶束增敏显色反应机理的研究--由显色剂所处微环境的Deff推测其增溶位[J].分析试验室,1990(05):1.
[12] 戚文彬;王 耕.离子型-非离子型混合表面活性剂对显色反应作用的研究及应用Ⅳ.用显色剂在胶束相的有效介电常数及分配系数探讨反应机理[J].化学学报,1988(02):187-190.
[13] 李干佐.微乳液理论及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47-64.
[14] 潘教麦;陈亚森;严恒太.显色剂及其在冶金分析中的应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190-225.
[15] 赵国玺;朱步瑶.表面活性剂作用原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589-634.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