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了树脂基复合材料受力状况下对界面结合的要求,着重介绍了微量冲击和临界纤维断裂长度分析两种检测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的方法及其研究成果.通过对单丝纤维断点周围基体树脂形态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判断优化界面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 陈荣 .工学博士学位论文[R].上海:上海交通大学,1990. |
[2] | 郑安呐;吴叙勤;李世缙 .碳纤维表面处理及其复合材料界面优化的研究Ⅵ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0(04):485-491. |
[3] | 郑安呐;吴叙勤;李世缙 .碳纤维表面处理及其复合材料界面优化的研究Ⅶ碳纤维单丝受力状态下的界面结合状态[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0(04):492-500. |
[4] | 王宏岗,郑安呐,戴干策.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的研究1.界面剪切强度[J].复合材料学报,1999(03):46-50. |
[5] | 王宏岗,郑安呐,戴干策.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的研究2.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因素及最佳值的判断[J].复合材料学报,1999(03):51-56. |
[6] | Anna Zheng;Honggan Wang;Xinsheng Zhu;Seizo Masuda .Studies on the interface of glass fiber-reinforced polypropylene composite[J].Composite interfaces,2002(4):319-333. |
[7] | Wang H;Zheng A;Dai G.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s[A].,1997 |
[8] | 王宏岗,郑安呐,戴干策.聚丙烯与玻璃纤维界面结晶行为的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04):99-102. |
[9] | 郑安呐;王华;吴叙勤 等.碳纤维表面处理及其复合材料界面优化的研究V碳纤维表面接枝聚合的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0(04):478-484. |
[10] | 胡福增;薛志云;郑安呐 等.玻璃纤维表面的聚烯烃接枝[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31:182-186. |
[11] | 杨卫疆;郑安呐;戴干策 等.过氧化物硅烷偶联剂在玻璃纤维上接枝高分子链的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2(04):429-432. |
[12] | 杨卫疆;郑安呐;戴干策 .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界面行为研究[J].纤维复合材料,1996,13(04):33-37. |
[13] | 杨卫疆;郑安呐;戴干策 .接枝聚丙烯蜡对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界面的作用[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3(05):566-570. |
[14] | 骆玉祥,吴越,胡福增,吴叙勤,关淑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紫外接枝处理[J].复合材料学报,2001(04):29-33. |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0%
-
20%
-
30%
-
40%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