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采用金属铝粉和掺锡氧化铟粉末作为红外吸收剂,按照一定的配比,与聚丙烯进行熔融混合,制备具有性能优异的红外伪装材料.用红外光谱分析法对材料的红外结构进行表征,用实验室搭建的红外模拟装置对材料的伪装性能进行表征,用DSC对材料的热学性能进行表征,用万能力学仪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材料中金属铝粉与ITO粉末的加入,材料的熔点、结晶度下降且拉伸力学性能下降.从红外波谱图与红外模拟测试结果分析可得,红外吸收剂的加入能吸收红外辐射能量,从而达到伪装效果.随着金属与ITO粉末的加入,红外线的透过率减少,且不同含量对此影响各不相同,当ITO与铝粉的比例为2∶1时,透过率最小,伪装效果最好.

参考文献

[1] 高永芳,时家明,许波,赵大鹏.地面目标的热红外伪装技术研究[J].航天电子对抗,2011(04):20-21,53.
[2] 穆武第,程海峰,唐耿平,陈朝辉.热红外隐身伪装技术和材料的现状与发展[J].材料导报,2007(01):114-117.
[3] Vitalija RUBEZIENE;Gele MINKUVIENE;Julija BALTUSNIKAITE;Ingrida PADLECKIENE .Development of Visible and Near Infrared Camouflage Textile Materials[J].Materials Science,2009(2):173-177.
[4] 邱贞慧,彭著良,孙元宝,费逸伟,魏贤勇.现代伪装涂料的研究进展[J].表面技术,2005(01):5-7,21.
[5] 周钰明,单云,曹勇,徐群华,鞠先,吴宗汉.胶原接枝改性用于制备红外低发射率涂层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05):966-970.
[6] 施冬梅,游毓聪,鲁彦玲,杜仕国.低发射率红外隐身涂料的研究[J].军械工程学院学报,2008(03):76-78.
[7] 王自荣.ITO涂料在8~14μm波段红外发射率的研究[J].红外技术,1999(01):41.
[8] 蒋跃强,唐先忠,王建华,廖宏.纳米掺锡氧化铟涂料的制备及其红外特性分析[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7(01):10-12.
[9] 辛宇天,王强.纳米隐身涂料特性及应用分析[J].光电技术应用,2005(04):29-31,37.
[10] 郦江涛,姜卫陵,赵云峰.红外隐身涂料的研究进展[J].宇航材料工艺,2000(05):15-18.
[11] 史旭明,张军,许仲梓.隐身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7(z1):310-315.
[12] 崔锦峰,马永强,杨保平,马宏,郭军红,郑愉.红外隐身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表面技术,2010(06):71-74.
[13] 刘永峙,韩爱军,李校远.红外隐身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J].材料导报,2004(z1):216-218.
[14] 赵印中,许旻,李林,王洁冰,吴春华,何延春.掺杂氧化物半导体在复合隐身方面的研究进展[J].真空与低温,2009(03):178-184.
[15] 马格林,曹全喜,黄云霞.红外和雷达复合隐身材料--掺杂氧化物半导体[J].红外技术,2003(04):77-80.
[16] 李海亮 .高效太阳能功能涂料的研究与应用[D].无锡:江南大学,2011.
[17] 杨万泰.聚合物材料表征与测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31-136.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