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成分为WC-5%(Ti,W)C-5%(Ta,Nb)C-6%Co的混合料在1 150、1 200、1 250、1 300、1 350、1 400、1 450℃不同的温度下烧结,保温30 min制备成烧结体.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能谱仪研究各温度下烧结体的相成分和组织结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为1 150℃时,烧结体中存在四种物相:白色的WC,浅灰色的(Ta,Nb)C,深灰色棱角分明的(Ti,W)C和深灰色的Co相.当烧结温度升高到1 200℃时,(Ti,W)C和(Ta,Nb)C发生轻微的固溶反应形成(W,Ti,Ta,Nb)C相,WC向(Ti,W)C中扩散形成W含量更多的(Ti,W)C相.当温度升高到1 250℃时,(Ti,W)C相几乎消失,(Ta,Nb)C相进一步减少,形成大量的成分不均匀的(W,Ti,Ta,Nb)C相.当温度升高到1 300℃时,(W,Ti,Ta,Nb)C相的成分均匀化过程基本完成.当温度升高到1 350~1 450℃时,WC晶粒进一步长粗,烧结体中存在三个稳定的相:WC、(W,Ti,Ta,Nb)C、γ.
参考文献
[1] | 温光华,贺跃辉,王社权,文映湘,吴明晶.Ti(C,N)的碳氮比及粒度对脱β层梯度硬质合金的影响[J].硬质合金,2009(04):201-205. |
[2] | 肖逸锋,贺跃辉,丰平,谢宏,马自省,张丽娟,黄自谦,黄伯云.WC-Co梯度硬质合金的制备及渗碳对其组织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8(01):116-119,123. |
[3] | 丰平,贺跃辉,肖逸锋,谢宏.表面无立方相层功能梯度硬质合金的研究进展[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7(08):1221-1231. |
[4] | 刘昌斌,夏长清,李艳鑫.脱β层厚度对CVD涂层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J].硬质合金,2011(02):83-87. |
[5] | Kenneth J A Brookes.World directory and handbook of hardmetals and hard materials sixth edition[M].International Carbide Data,2007:23-57. |
[6] | 王国栋.硬质合金生产原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8:1-56. |
[7] | 李沐山 .20世纪90年代世界硬质合金材料技术进展[M].株洲:《硬质合金》编辑部编辑,2004,8:3-125. |
[8] | 赵伯麟.金属物理研究方法[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1:4-43. |
[9] | 范雄.X射线金属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1-105. |
[10] | 毛善文.超细硬质合金烧结过程中WC扩散-溶解-析出特征与机理研究[J].硬质合金,2014(2):67-71. |
[11] | 屈广林,颜练武,张卫兵,何惧.碳化钨和碳化钒在固相钴中的固溶研究[J].硬质合金,2014(01):8-14. |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0%
-
20%
-
30%
-
40%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