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本文系统总结了中国古代的金银鉴定检测技术,包括:比重测定;权衡金银所用的砝码天平;利用矿物形态识别自然金;利用颜色确定金中的含银比例;利用合金性能来鉴别金和银中的杂质元素;采用硬度测定法区别黄金的真伪;采用金银分离技术提高金的质量和鉴定金的成色;采用银的精炼技术提高银的质量和鉴定银的成色;采用试金石法鉴定金的纯度和区别金与黄银(银金矿);采用氧化法区别金的真伪;采用焰色试验法辨别真金与"药金”.在重量测定的单位上,发现古代中国的"两”与古希伯莱人的"谢克尔”(Shekel)相差无几,古代中国金银的鉴测技术对世界金银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 Needham J.Science and Civiligation in China,Vol 4,Part I[M].Camt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2:39.
[2] 王燮山.我国古代测定的固体比重及其量测方法[J].物理学报,1983(06):47-49.
[3] 李迪.我国古代的比重测定和应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22-126.
[4] 王燮山 .中国古代所测定的物质比重[J].自然科学史研究,1985,4(04):305-311.
[5] 夏征农.辞海:纹银条[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6] 王进玉.敦煌石窟探秘[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105-107.
[7] 夏湘蓉.中国古代矿业开发史[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0:301.
[8] 高至喜.湖南楚墓出土的天平砝码[J].考古,1972(04)
[9] 刘和惠.郢爱与战国黄金通货[A].武汉:荆楚书社,1987
[10] 卢本珊;王根元 .中国古代金矿物的鉴定技术[J].自然科学史研究,1987,6(01):73-81.
[11] 赵匡华 .狐刚子及其对中国古代化学的卓越贡献[J].自然科学史研究,1984,3(03):224-235.
[12] 赵匡华 .中国古代化学中的矾[J].自然科学史研究,1985,4(02):106-119.
[13] 赵匡华.我国古代的金银分离术与黄金鉴定[J].化学通报(印刷版),1984(12)
[14] 陈元靓.新编纂图增类群书类要事林广记(续集卷八)[G].北京:中华书局,1963
[15] Szabadvary F.History of Analytical Chemitry[M].,1966:8-20.
[16] 博伊尔英;陈晓秦;陈振时.黄金开发史和金矿成因[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1
[17] Zhao H;Ning Y .Techniques used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gold pouder in ancient China[J].Gold Bulletin,2000,33(03):103-105.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