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表面着彩色可使其同时具有良好的防护性和外观.通过实验研究出一种锌镍盐电解着色工艺.介绍了着色液中各成分的作用及影响着色膜颜色的各因素.采用扫描电子显微技术和光电子能谱分析了膜层形貌和成分.结果发现,pH值、电流密度及着色时间是影响着色膜颜色的主要因素.着色后,钢铁表面铁含量下降.锌、镍和硫(络合剂中元素)含量增大.表明锌镍和络合剂、稳定剂的存在使得着色膜呈现彩色.
参考文献
[1] | 唐春华.锌合金着古色工艺[J].材料保护,1993(05):29. |
[2] | 张汉民.钛氧化着色技术[J].电镀与精饰,1992(04):14. |
[3] | 薛永强.黄铜电解着色新工艺[J].材料保护,1996(03):14. |
[4] | 方景礼.[J].电镀与涂饰,1994(04):12-14. |
[5] | 钱加权.[J].电镀与涂饰,1992(02):11-13. |
[6] | 王先友.[J].电镀与涂饰,1994(03):5-8. |
[7] | 李鸿年.实用电镀工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0:436-447. |
[8] | 曾华梁.电镀工艺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424. |
[9] | 张广遇.钢铁常温发黑[J].材料保护,1996(03):1. |
[10] | 张忠诚.[J].表面技术,1998(02):1-3. |
[11] | 陈冬石.[J].电镀与环保,1995(03):31. |
[12] | 郑辅养.电镀铜着色新工艺[J].材料保护,1997(09):18. |
[13] | 陈锦虹.镀锌钢板阳极氧化着色工艺研究[J].材料保护,1998(07):1. |
[14] | 任诚基.[J].五金科技,1993(03):28-29. |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0%
-
20%
-
30%
-
40%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