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初步探讨了聚酰亚胺薄膜在电场作用下的电学行为,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聚酰亚胺/二氧化硅纳米杂化薄膜,并对薄膜进行浸水24 h处理,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制备的薄膜进行表面形貌表征,讨论了无机组分SiO2和水对薄膜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组分的引入及两相间的界面形态将对杂化薄膜的电学性能产生重大的影响;偶联剂的引入使得两相间产生紧密的微相结合,并对电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生柱,吴建华,朱小华,张樑.高性能聚酰亚胺的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2(06):19-24.
[2] 孔晓丽,刘勇兵,杨波.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2(04):436-441.
[3] 尚修勇,朱子康,印杰.偶联剂对PI/SiO2纳米复合材料形态结构及性能的影响--Ⅰ[J].复合材料学报,2000(04):15.
[4] 徐庆玉,范和平,井强山,王洛礼.聚酰亚胺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结构和性能[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2(02):207-213,218.
[5] 陆宝琦.交流变频电机的绝缘[J].绝缘材料,2001(03):29-34.
[6] AHMADZ;MARK J E.Polyimide-ceramichybridcompositesbythesol-gelroute[J].CHEMISTRY OF MATERIALS,2001(13):3320-3330.
[7] WENJianye;WILKES Garth L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network materials by the sol-gel approach[J].Chemistry of Materials,1996,8(1667-1681)
[8] 高生强;杨士勇.高性能聚酰亚胺材料及其在电工电子工业中的应用[J].绝缘材料通讯,1999(01):11-18.
[9] 杨勇;朱子康;漆宗能 .溶胶-凝胶法制备可溶性聚酰亚胺/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Ⅰ溶胶-凝胶转变过程和反应机理的研究[J].功能材料,1999,30(01):78-81.
[10] 虞鑫海.聚酰亚胺硅氧烷共聚物[J].绝缘材料通讯,1999(03):10-13.
[11] 李月英,刘勇兵,曹占义,杨杰.Al2O3·SiO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3(02):140-143.
[12] 李地红,吕敏,王光远.复合材料组分-性能优化[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07):856-858.
[13] 徐种德;何平笙;钱人元.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81
[14] 家田正之;路长柏;于治兴;杨加祥 等.电气绝缘工学及其在电气设备中的应用[R].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1982.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