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在国产T300碳纤维上沉积不同厚度的热解碳形成界面层,通过前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制备“迷你”Cf/SiC复合材料,考察了T300碳纤维在相同工艺过程中其界面层厚度的最优工艺参数,并研究了热解碳界面层与“迷你”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关联性.采用SEM与Raman手段对Cf/SiC复合材料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有明显的裂纹偏转,经高温热处理后界面层状结构更加明显,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随热解碳厚度的增加其值有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PyC的厚度在0~150 nm),当界面层厚度约为60 nm时达到最大值(1 385.7 MPa).

参考文献

[1] 张立同,成来飞,徐永东.新型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航空制造技术,2003(01):24-32.
[2] 孙新,陈海坤,卢新坡,李军平,胡继东.ZrB2-SiC的制备方法和性能研究[J].宇航材料工艺,2012(02):19-23.
[3] 王建方 .碳纤维在PIP工艺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过程中的损伤机理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
[4] 张长瑞.陶瓷基复合材料--原理、工艺、性能与设计[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3-12.
[5] 贾成广;李汶霞;郭志猛.陶瓷基复合材料导论[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2-10.
[6] Ortona A;Filacchioni G.C-SiCf CMC manufacturing by hybrid CVI-PIP techniques — process optimization[J].Fusion Engineering and Design,2000(51):159-163.
[7] 冯志海.关于我国高性能碳纤维需求和发展的几点想法[J].新材料产业,2010(09):19-24.
[8] 尹洪峰,徐永东,成来飞,张立同.界面相对碳纤维增韧碳化硅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00(01):1-5.
[9] 王松,陈朝辉,索相波,郑文伟.T300碳纤维热处理对Cf/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J].材料工程,2004(12):40-42,46.
[10] 王红琴,成来飞,梅辉,张立同,方鹏.热处理对C/SiC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J].宇航材料工艺,2010(03):58-62.
[11] 刘福杰,范立东,王浩静,朱珍平.高强度炭纤维微观结构分析及力学性能的比较[J].功能材料,2007(10):1723-1726,1730.
[12] 冯志海;杨云华;徐樑华.国产碳纤维在高温下的结构、性能演变研究[A].,2012:1.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