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分析了国内外几代典型的冷阴极荧光灯背光源的结构以及能量损耗情况.提出了改变灯管材料、降低管壁厚度、变更填充物和灯管结构等以提高发光强度;改变导光板构造以减少导光损失,提高均匀度;增加偏光分离板以提高光效等几种提高背光源亮度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黄锡珉. 显示技术新进展 [J]. 液晶与显示, 2000, 15 (1):1-5.
[2] 季旭东. LCD背光源产品的新进展 [J]. 液晶与显示,2002, 17(2):119-127.
[3] 邵喜斌. 液晶显示技术的最新进展 [J]. 液晶与显示, 2000, 15 (3): 163-170.
[4] Kwak M G, Mercury-free 18-in flat fluorescent lamp with good uniformity[J].SID,2001,1:8-10
[5] 寺田年宏.高效率长寿命冷阴极荧光ランプ [J]. Matsushita Technical Journal, 2001,47(4):33-37.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