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LCoS技术是硅基CMOS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和液晶显示技术相结合的新技术.铝膜作为LCoS的反射电极,要求有较高的反射率和电导率.采用电子束蒸发的方法,以高纯度的Al为靶材,硅片为衬底,制备了不同厚度的Al反射膜,并测量了在可见光范围内反射率曲线,分析了薄膜的致密性和电导率.实验结果表明,当Al层很薄时,膜的连续性较差,呈岛状或网状结构,膜的导电性不好;如果沉积较厚(1 μm以上)则容易形成"铝丘",即出现多晶态的A1分布,一方面使A1膜表面粗糙,降低其镜面反射率,同样也将严重影响Al膜的电学性能.选定50 nm厚度Al膜作为LCoS的反射层为最佳.

参考文献

[1] 黄锡珉.LCoS技术的发展[J].液晶与显示,2002,17(1):1-5.
[2] 李维讠是.LCoS微型显示器的应用[J].电子制作,2002,8(4):5-7.
[3] 耿卫东,代永平,任立儒,等.LCoS场序彩色显示控制器的设计[J].液晶与显示,2003,18(3):188-192.
[4] 贺银波,熊静懿,吴国忠,等.LCoS投影显示技术及应用[J].光学仪器,2002,24(2):38-47.
[5] 任立儒,耿卫东,孙钟林.双拍双存储伪并行LCoS微显示器交流驱动的研究[J].液晶与显示,2003,18(3):198-200.
[6] 耿卫东,张永利,代永平,等.基于LCoS芯片的微型电视系统设计与实现[J].液晶与显示,2004,19(6):458-461.
[7] 沈培宏,代永平.LCoS显示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光电技术,2002,43(3):53-56.
[8] 钟芙瑛.电子束蒸发和沉积工艺[J].国外稀有金属动态,1992,12(4):7-8 .
[9] 程开富,刘心莲.电子束蒸发技术[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1991,20(1):36-39.
[10] 白雪冬,黄荣芳,闻立时.超薄A1膜可见光吸收率的尺寸效应[J].金属学报,1998,34(9):1005-1008.
[11] 陈荣发.电子束蒸发与磁控溅射镀铝的性能分析研究[J].真空,2003,40(2):11-15.
[12] 代永平,周晶晶,张永利,等.LCoS显示芯片的研制[J].电子技术应用,2004,30(4):74-76.
[13] 唐兆麟,黄荣方.超薄铝膜电导特性的原位测量研究[J].金属学报,1996,32(3):308-312.
[14] 唐兆麟,黄荣方,闻立时.超薄金属膜电阻率尺寸效应[J].材料研究学报,1997,11(4):438-440.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