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详细分析和比较了3D炭/炭复合材料及其添加难熔金属碳化物的试样在三种烧蚀条件下的烧蚀结果、微观结构及形貌.SEM观察结果显示,纤维与基体间的界面优先烧蚀现象对纯炭/炭试样是普遍存在的,相反,对难熔金属碳化物掺杂的炭/炭试样而言,纤维却总是优先被烧蚀;纤维单丝相对基体优先烧蚀越明显,材料宏观烧蚀率越大.对纯炭/炭试样烧蚀表层区的TEM观察结果表明,在烧蚀过程中炭纤维和基体炭均发生明显的微观结构变化,具体表现为炭纤维的微晶尺寸显著长大,而基体炭原有层片区则出现柱状炭.烧蚀测试条件对材料宏观和微观形貌及烧蚀机理都有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贺军.炭/炭复合材料[J].新型炭材料,2001(02):79-80.
[2] 崔红,苏君明,李瑞珍,李贺军,康沫狂.添加难熔金属碳化物提高C/C复合材料抗烧蚀性能的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04):669-673.
[3] Taverna A R .Erosion resistant nosetip construction[P].US:4514847,1985.
[4] 苏君明.高效高冲质比C/C喷管的应用与进展[J].新型碳材料,1996(04):18-23.
[5] 郭正;赵稼祥 .炭/炭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发展[J].宇航材料工艺,1995,25(05):1-7.
[6] 邹林华,黄勇,黄伯云,黄启忠.C/C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及其与工艺、性能的关系[J].新型炭材料,2001(04):63-70.
[7] 曾汉民;于翘;彭维周 等.炭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显微图像[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174
[8] 稻垣道夫.炭材料中的组织[J].新型炭材料,1999(02):1-13.
[9] 姜贵庆;刘连元.高速气流传热与烧蚀热防护[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78-93.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