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流化床催化裂化(Fluid catalytic ciracking,FCC)油浆富芳馏份(Fluid catalytic ciracking rich aromatic,FCCRF)与交联剂对苯二甲醇(1,4-benzenedimethanol,PXG)在催化剂对甲基苯磺酸(Para-toluene sulphonic acid,PTS)的作用下,加热至120℃以上,制得的沥青树脂是一种新型的热固性树脂.沥青树脂在一定条件下与炭纤维或炭纤维纸热压成型.成型料在空气中250℃-10h和300℃-2 h热处理后,其热力学性能无明显变化;在强酸、强碱中处理1 h~70h,质量几乎无变化;说明沥青树脂与炭纤维或炭纤维纸的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尚好.沥青树脂与炭纤维或炭纤维纸的复合材料在高纯氮保护下,经950℃~1 000℃热处理后制得炭/炭复合材料,由SEM观察可见炭/炭复合材料无空洞、劈裂,力学性能尚可,断口炭纤维拉出小于10 μm,说明沥青树脂与炭有较强的亲和力,与炭纤维黏合很好.FCC油浆富芳馏份制备的沥青树脂,作为炭/炭复合材料的基质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查庆芳,张玉贞,巩春伟,刘国祥,吴明铂.催化裂化油浆溶剂抽提及其中间相沥青[J].炭素技术,2001(02):1-5.
[2] 郭燕生,查庆芳,吴明铂,李兆丰,张玉贞.FCC油浆的芳烃富集及COPNA树脂的合成[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4):80-83.
[3] 王茂章.国外新型炭材料的开发[J].新型炭材料,1991(03):1.
[4] 大谷杉郎.新型碳产品的前驱体设计[J].新型炭材料,1991(02):34-35.
[5] 大谷杉郎.COPNA树脂--炭素与有机物的中间领域[J].新型炭材料,1992(04):1.
[6] 查庆芳,张玉贞,吴明铂,石怀彬,刘朗.用菲和苯甲醛合成沥青树脂的反应机理[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5):79-82.
[7] 谭军.SK树脂的(COPNA树脂)的开发与应用[J].化工新型材料,1992(03):40-42.
[8] 姚凌岷.COPNA树脂及其应用[J].化工新型材料,1993(06):18-21.
[9] 徐音,印杰.以萘为单体,三聚甲醛为交联剂的缩合多核芳香烃树脂的合成,交联及性能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7(03):27-31.
[10] 印杰,张斌.以沥青为单体的缩合多核芳香烃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03):27-29.
[11] 汪道明,石东,吴长钦.多环芳烃树脂的制备、性能及应用[J].石油化工,2001(03):232-235.
[12] 魏兴海,查庆芳,陈荣耀,王红艳,崔桂忱,卫有存.从煤焦油研制耐热性沥青树脂[J].新型炭材料,2000(01):40-43.
[13] 卢水根,张志雄,查庆芳,郭燕生,杨小军.重质渣油沥青树脂的耐热性[J].新型炭材料,2003(04):300-304.
[14] 侯慧玉,查庆芳,郭燕生,杨小军,张玉贞.不同原料合成COPNA树脂及其黏结性[J].新型炭材料,2005(02):129-133.
[15] 乌云其其格.环氧/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研究[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4(01):24-25,36.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