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通过对双极性膜电渗析转化γ-氨基丁酸(GABA)过程的研究,确定了三隔室电渗析工艺的可行性,并利用双极性膜电渗析装置,将γ-氨基丁酸钾盐转化为GABA和KOH.最终结果表明,经三隔室双极性膜电渗析转化和冷却结晶后,可以得到纯度为99%以上的γ-氨基丁酸结晶以及2.5%以上的粗氢氧化钾溶液,对于粗品γ-氨基丁酸溶液双极性膜电渗析转化过程,平均电流效率在60%以上,电耗为2kW·h/(kgGABA).

参考文献

[1] 许建军,江波,许时婴.生物合成γ-氨基丁酸的乳酸菌的筛选[J].食品科技,2002(10):7-8,10.
[2] 谢凤英,孙波,迟玉杰,徐宁.生物合成γ-氨基丁酸工艺条件的优化[J].食品工业科技,2008(04):239-242.
[3] 蒋冬花,黄大年,任不凡,毛建卫.生物合成γ-氨基丁酸曲霉菌株的选育、紫外诱变和发酵条件的研究[J].工业微生物,2007(02):7-10.
[4] 蒋冬花;李杰;后家衡 等.水果表面高产γ-氨基丁酸酵母菌株的筛选、坚定和条件优化[J].浙江农业学报,2008,20(06):391-395.
[5] 王金玲,袁军,刘登才.γ-氨基丁酸的合成[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0(03):40-41.
[6] 杨东元,陈开勋,王亚红.γ-氨基丁酸的合成研究[J].中国饲料,2010(01):27-28,41.
[7] Tony Franken .Bipolar membrane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J].Membrane Technology,125:8-11.
[8] Timbuntam Walaiporn;Sriroth Klanarong;Piyachomkwan Kuakoon;Tokiwa Yutaka .Application of bipolar electrodialysis on recovery of free lactic acid after simultaneous saccharification and fermentation of cassava starch[J].Biotechnology Letters,2008(10):1747-1752.
[9] 廖尚志,莫剑雄.双极膜的发展和应用[J].水处理技术,1995(06):311.
[10] 余立新,苏静,林涛.双极性膜电渗析法制备牛磺酸[J].河南化工,2002(02):15-16,44.
[11] 林涛,余立新.双极性膜电渗析技术在酒石酸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化学工程,2002(03):58-61.
[12] 王辉,余立新.利用双极性膜电渗析分离丝氨酸和脯氨酸混合物[J].膜科学与技术,2005(05):21-25,30.
[13] 李浔,颜涌捷,李庭琛,张素平.双极性膜电渗析法用于糖酸分离的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4):402-405,453.
[14] 黄川徽,李应生,徐铜文,李昊,杨伟华.双极膜法生产葡萄糖酸的规模化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8(06):656-659.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