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SEM、X射线、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等手段研究了高能密度光束表面合金化的机理和工艺.用NiCrBSi合金粉末对灰口铸铁表面实现光束合金化的实验研究表明,光束线能量及合金粉末用量是表面合金化区合金化程度的重要决定因素.合金化程度低的合金化层微观组织具有亚共晶特征,莱氏体中的碳化物为Fe3C,部分γ-Fe转变为马氏体.合金化程度高的合金化层微观组织为γ-(Fe,Ni)奥氏体基底上弥散分布的Fe23(CB)6球状碳化物.碳化物形态的改变及常温奥氏体量的增加使合金化层表面硬度降低,但有利于韧性和耐腐蚀性能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 师昌绪.表面工程与维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
[2] | 王健安.金属学与热处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 |
[3] | 郑明新.工程材料[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
[4] | Arkhipov et al.Structure and hardness of high-strength VchS00 east iron with light beam[J].Metal Science and Heat Treatment,1991,32(7/8):511-513. |
[5] | 单际国,张迪,孙松涛,任家烈.合金铸铁光束熔凝处理后的组织和硬度[J].金属热处理,2000(01):17-19,27. |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0%
-
20%
-
30%
-
40%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