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纯镁进行了表面渗锌处理,研究了扩渗温度及扩渗时间对于合金化渗层组织、相结构及反应层连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扩渗温度的选择有一个合适的范围,温度过低,扩渗速度太慢甚至Zn元素原子的能量达不到其激活能,不能产生活性原子,扩渗过程无法进行.温度过高虽然有利于形成合金化渗层,但会使基体晶粒粗化,甚至改变整个基体,而且,温度过高不利于反应层(金属间化合物区)的稳定;扩渗时间的延长会促使Zn的进入量和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量增加,并削弱晶界扩散优势的影响,最终使固溶层和反应层趋于均匀化.要形成连续的反应层,扩渗温度应控制在400℃~420℃,相应的扩渗时间为8 h以上.
参考文献
[1] | Song Guangling;Atrens A .[J].Advances in Engineering Materials,1999,1(01):11. |
[2] | George R;Venkatachaam S;Ninan K N .[J].British Corrosion Journal,2002,37(01):37. |
[3] | 马幼平,徐可为,潘希德,温维新,刘鹏飞.表面扩渗Al,Zn处理对ZM5镁合金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5(03):433-435. |
[4] | 韩夏云,郭忠诚,龙晋明,薛方勤,徐瑞东.镁及镁合金表面镀锌工艺[J].材料保护,2002(11):31-33. |
[5] | James P Schaffer.The Science and Design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M].New York:McGraw-Hill,2003:637. |
[6] | 石德珂.材料科学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222. |
[7] | Colin J Smithells.Metals Reference Book[M].London:Butterworth & Co.Ltd,1976:876. |
[8] | 黄继华.金属及合金中的扩散[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6:21. |
[9] | 张远芬 .镁及镁合金表面固态扩渗合金化的机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
[10] | 戚正风.固态金属中的扩散与相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119. |
[11] | Lunder O;Lein J E;Kr T.[J].Corrosion,1989(09):741. |
[12] | 赵文轸.材料表面工程导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54. |
[13] | 王渠东,丁文江.镁合金研究开发现状与展望[J].世界有色金属,2004(07):8-11. |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0%
-
20%
-
30%
-
40%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