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了模拟人居环境中合成材料老化挥发物的试验方法,包括环境试验装置、模拟人居环境试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分析方法和室内人居环境中的VOC散发模型.在此基础上,指出今后值得注重的若干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 | 张国强,宋春玲,陈建隆,F·哈吉格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室内空气品质影响研究进展[J].暖通空调,2001(06):25-31. |
[2] | 董小艳,徐东群.034 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污染现状及监测和评价方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7(03):148-153. |
[3] | 冯芳,张占恩,张丽君.建筑和装饰材料导致室内污染的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1(12):39-41. |
[4] | 张金萍,李安桂,李德生.室内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进展[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5(04):29-34,44. |
[5] | 李启东,汤鸿.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研究进展[J].上海环境科学,2001(10):463-466. |
[6] | 罗道成,易平贵,陈安国.建筑和装饰材料的室内污染对人体危害及预防措施[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03):66-68. |
[7] | 冯芳,张占恩,张丽君.建筑和装饰材料导致室内污染的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1(12):39-41. |
[8] | 张丽敏.室内空气污染因素的监测与评价[J].职业与健康,2005(05):664-665. |
[9] | 耿世彬,周永红.室内空气中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研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2(06):26-28,44. |
[10] | 蒋卉.挥发性有机物的控制技术及其发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04):315-317. |
[11] | 陈其针,牛润萍,王强,朱佳.室内空气污染及防治措施[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7(03):25-27,36. |
[12] | 龚七一,刘永华,周跃生,戴雪峰,赵朝候.装饰材料引起室内VOC污染的防治[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04):125-127. |
[13] | 冯世芳.家装市场聚氨酯清漆有害物质含量超标情况堪忧[J].涂料工业,2003(03):46-48. |
[14] | 王锐兰,江敏芳,冯晓雷.我国溶剂型木器涂料的发展现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7(05):497-500. |
[15] | 陶晓燕,余淑苑,康莉,黄海雄,魏安业.装饰材料挥发性有机物致小鼠遗传损伤作用的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4(03):194-196. |
[16] | 吴海昌,杨沛,张穗屏.人工气候箱--环境技术的应用[J].环境技术,2002(02):2-5,10. |
[17] | 严彦,王光学,杨旭,刘杰,李睿,鲁志松.木质人造板材甲醛释放规律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3(01):134-137. |
[18] | 孔福生,穆肃.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测试舱的研制与应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7(03):16-19. |
[19] | 郑淑玲,王安,丁健刚.小型环境试验舱的研制及性能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05):393-395. |
[20] | 陈晓丹,秦华鹏,于广河,栾胜基.全尺度室内环境模拟箱研制及性能测评[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7(03):12-15,53. |
[21] | 王芳,叶继涛,陈儿同.小型环境试验装置隔热层传热实验与分析[J].环境技术,2002(06):42-46. |
[22] | 王芳,邬志敏,刘颖.环境试验箱隔热结构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J].流体机械,2007(05):62-66. |
[23] | 黎立新,季建刚,倪海,周相荣.半导体制冷/制热试验箱性能模拟和调节[J].流体机械,2006(11):67-71,39. |
[24] | 王春晖.环境试验箱中制冷系统的原理分析及优化概述[J].电子质量,2003(12):38-39. |
[25] | 蒯正兴.关于湿热试验箱加湿和除湿方法的研究[J].环境技术,2007(03):38-39. |
[26] | 朱曦全.联体式综合环境试验箱的选型和应用[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04(05):41-44. |
[27] | 陈金爱;孙卫 .[P].CN 1967255A,2007-5-23. |
[28] | 曾海东,张寅平,王庆苑,王新轲.用密闭小室测定建材VOC散发特性[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6):778-781. |
[29] | 白志鹏,余欢,燕丽,姬亚芹.室内涂料挥发性污染物的危害和排放规律研究[J].国外建材科技,2004(04):8-10. |
[30] | 介江斌,刘艳华,李荫堂,张水香,董淑萍.面漆VOCs的散发特性研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5(01):100-103. |
[31] | 卢志刚,刘心同,赵金伟,张桂珍,王英杰,牛增元,韦亚兵.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规律[J].涂料工业,2007(07):61-66. |
[32] | 白雁斌,刘兴荣.模拟仓内温度对甲醛扩散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03(05):577-578. |
[33] | 周连,陈晓东,陈宇炼,林萍,丁震,张有珍,甑世祺.温、湿度变化对木质人造板材甲醛释放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07(02):172-173. |
[34] | 付斌,宋瑞金.环境因素对木质板材甲醛释放量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6(05):436-437. |
[35] | 李春艳,沈晓滨,张立境.某常用胶合板VOC散发的试验研究[J].洁净与空调技术,2007(01):43-45. |
[36] | 魏学锋,苗娟,白志鹏,高翔.新装修居室中大芯板释放甲醛的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09):662-665. |
[37] | 刘艳,罗明标,李建强,龚声娓.室内装修甲醛释放规律的研究[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6(02):155-158. |
[38] | 陈金爱,黄粟庆.一种评价材料光净化性能的简易测试方法[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06(01):5-7,26. |
[39] | 但德忠,关胜,谭和平,方正,马天.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测定的研究进展[J].中国测试技术,2005(06):6-12. |
[40] | 封跃鹏.室内空气中TVOC的分析测试技术[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3(01):16-18. |
[41] | 谭和平,马天,孙登峰,谢振伟,方正,但德忠.室内空气中VOC全采样多项快速检测技术研究[J].中国测试技术,2006(01):1-4. |
[42] | 郑志锋,田森林.吸附浓缩/热脱附--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分析前处理技术[J].云南环境科学,2006(02):44-46. |
[43] | 吴风武,Torben CHRISTENSEN,Niels HAUNSO.23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3种吸附剂上漏出容量的测定评价[J].分析测试学报,2000(05):67-69. |
[44] | 杨秀培.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法[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4(04):305-306. |
[45] | 李辰,李菊白,梁冰,师彦平,蒋生祥,欧庆瑜.吸附/一级热解吸/气相色谱联用测定室内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J].分析科学学报,2005(01):42-44. |
[46] | 赵让梅,左向群,许生蛟,罗明,朱桂英,李钧.一次热解吸直接进样浓缩方法的研究--室内大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分析[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05(04):255-260. |
[47] | 林华影,郑申西.气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的甲醛[J].职业与健康,2001(05):36-37. |
[48] | 马天,方正,关胜,但德忠,谭和平.室内空气中VOC现场快速检测方法研究[J].中国测试技术,2007(01):29-33. |
[49] | 吴路明,周航.人造板甲醛释放量检测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环境科技,2006(z2):108-109,113. |
[50] | 殷永泉,马桂霞,朱传友,李昌梅.毛细管气相色谱监测空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04):25-27. |
[51] | 王琳,喇国静,张建萍.室内空气中氨的测定方法改进[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7(02):56,59. |
[52] | 谭和平,孙登峰,史谢飞,马天,方正,但德忠.全采样气相色谱法分析室内挥发生有害有机物[J].工业计量,2007(02):8-12. |
[53] | 喻李葵,余跃滨,张国强.室内建筑材料VOC散发模型及应用[J].暖通空调,2004(08):102-104. |
[54] | 秦华鹏,刘阳生.室内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释放过程的数学模型[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02):96-99. |
[55] | 李新,石建屏,魏锡文,王中琪.建筑材料对室内空气质量影响的数学模型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1):92-94,79. |
[56] | 许瑛,张寅平.平板建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单面散发模型及应用[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03):451-453. |
[57] | 成通宝,徐瑛,江亿,张寅平.建筑装饰材料挥发性有机物的散发模型[J].暖通空调,2003(04):19-22. |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0%
-
20%
-
30%
-
40%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