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本文提出一种颗粒吸波模型:空心球壳模型.以EPS为基体,在表面涂覆一层炭黑导电层做成试样,依据瑞利散射原理和球谐振腔原理对该模型的吸波机理进行了探讨,为该类吸波球体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宋岩,席聪,陈光德,刁佳杰,景轩.Au-Au2S复合纳米球壳微粒的空腔谐振及参量讨论[J].光学学报,2002(11):1392-1395.
[2] 唐耿平,程海峰,赵建峰,楚增勇,周永江.空心微珠表面改性及其吸波特性[J].材料工程,2005(06):11-12,35.
[3] 葛凯勇,王群,毛倩瑾,于彩霞,周美玲.空心微珠表面改性及其吸波特性[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3(01):67-70.
[4] 毛倩瑾,于彩霞,王群,张丰,葛凯勇,周美玲.空心微珠表面金属化及其电磁防护性能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01):108-111.
[5] 杜玉成,黄坤良.空心微珠为基核的纳米隐形材料的制备研究[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1(06):19-20,27.
[6] Jaeruen Shim;Hyo-Tae Kim .Design of wave absorber for small conducting sphere[J].Electronics Letters,1998(19):1833-1834.
[7] A Kumar.Ferrite-impregnated fibre-glass composites as micro-wave absorbers[A].,1989:403-408.
[8] 吕述平,刘顺华,赵彦波.谐振型吸波材料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01):135-138.
[9] Jin Au Kong;吴季.电磁波理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452-453.
[10] 孙润军,张建春,施楣悟,来侃.聚乙烯/碳黑材料导电性能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1):78-80.
[11] 葛副鼎,朱静,陈利民.超微颗粒吸收与散射截面[J].电子学报,1996(06):82.
[12] 周克省,黄可龙,孔德明,李志光.吸波材料的物理机制及其设计[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6):617-621.
[13] J A 斯特莱顿.电磁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459.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