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水村尾矿库恢复使用工程中,新建排渗设施为辐射井,理论计算表明所设计的排渗设施可满足该尾矿库排渗需要,但尾矿库实际恢复生产后,排渗设施未达到预期效果.从三维渗流分析、勘察结果、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对比三个方面,找出排渗设施未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以此作为新增排渗设施的依据,并为今后尾矿库排渗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 李书涛,余宏明.尾矿坝排渗方法对比分析与研究[J].矿业工程,2004(04):33-35. |
[2] | 金佳旭,梁力,陈天宇,徐宏达,董天文.尾矿坝渗流计算及排渗设计[J].金属矿山,2013(06):155-157. |
[3] | 郭英杰.排渗设施在尾矿坝设计中的应用[J].工程设计与研究,1994(4):37-39. |
[4] | 詹美礼,郭振世,盛金昌,速宝玉.辐射井在栗西尾矿坝三维渗流控制中的应用[C].第五届尾矿库安全运行技术高峰论坛论文集,2012:39-43. |
[5] | 李学民,郑海远.尾矿坝辐射井的设计与应用[J].矿冶,2009(03):21-23. |
[6] | 汪良峰,朱君星,项宏海,汪斌,段蔚平.尾矿库排渗辐射井的设计探讨[J].金属矿山,2010(02):55-56,61. |
[7] | <供水地质水文手册>编写组.供水地质水文手册[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3:551-574. |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0%
-
20%
-
30%
-
40%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