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CSP流程生产Ti-IF钢的成分设计及工艺控制进行了阐述;并通过实验室模拟罩式退火,研究了退火工艺对IF钢织构及组织性能的影响;运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对CSP生产的Ti-IF钢经不同退火工艺处理后的织构及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Ti-IF钢中{111}织构增强,r值增大,改善了组织均匀性,深冲性能也大大提高.这说明提高退火温度对获得优良的IF钢综合性能有利.
参考文献
[1] | 周汉香,CHEN Hong-wei.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发展及在我国的实践[J].武钢技术,2008(04):59-62. |
[2] | 潘秀兰,王艳红,梁慧智,冯士超.国内外超低碳IF钢炼钢工艺分析[J].鞍钢技术,2009(01):6-9. |
[3] | 孙云双.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研究[J].科技天地,2009(04):141. |
[4] | 崔德理;王先进.超低碳钢的历史与发展[J].钢铁研究,1994(05):50-60. |
[5] | 宋维红.新型的汽车冲压用钢板[J].汽车情报,1992(11):20-23. |
[6] | 康永林.现代汽车板工艺及成形理论与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44-45. |
[7] | 田德新;凤佩华.冷轧冲压用汽车薄钢板的发展[J].钢铁研究,1994(06):53-58. |
[8] | 康永林.现代汽车板工艺及成形理论与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44-45. |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0%
-
20%
-
30%
-
40%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