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XRD)仪及能谱仪等仪器及相关试验手段研究了1810热轧带钢表面及其炉辊上的氧化铁皮的分层现象、显微结构、微观形貌以及其成分、内部原子或分子的结构形态等.研究结果表明,热轧带钢表面和炉辊上的氧化铁皮显微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炉辊上的氧化铁皮符合一般氧化铁皮的显微结构,而带钢表面的氧化铁皮缺一层.带钢表面的氧化铁皮其外表面比炉辊上的氧化铁皮外表面更为紧密,内表面孔洞更多,缝隙更小,晶粒尺寸较小.
参考文献
[1] | Weihua Sun;A. K. Tieu;Zhengyi Jiang;Hongtao Zhu;Cheng Lu .Oxide scales growth of low-carbon steel at high temperatures[J].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2004(0):1300-1306. |
[2] | 刘稚,丁仕兵,闵国华,王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氧化铁皮中11种杂质元素[J].冶金分析,2010(11):54-57. |
[3] | 李忠波,高照海,李亮亮,袁永旗,于飒.中厚板表面氧化铁皮的形成原因及控制措施[J].钢铁研究,2012(03):50-52. |
[4] | Ray S P;Rapp R A .Composition suitable for use as inert electrode[P].USA,4455211,1984-04-11. |
[5] | 王德宝,王越,陈连满.CSP加热炉炉辊粘结物微观结构分析及对策[J].现代冶金,2009(06):21-24. |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0%
-
20%
-
30%
-
40%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