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采用SEM、AFM及XPS等测试技术对湿法和干湿法制备的炭纤维的表面形貌、组织结构及化学组成进行了表征,分析材料的微观组织对复合材料界面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湿法炭纤维表面粗糙度大,沿纤维轴向沟槽深浅不均匀,且走向杂乱,有利于与复合材料中的基体树脂产生物理机械锁合作用,促进界面粘结;湿法炭纤维的表面含氧量和含氮量高于干湿法炭纤维,且表面活性同样高于干湿法炭纤维,有利于与基体树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较强的界面作用,从而使湿法炭纤维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比干湿法炭纤维提高了13.92%.

参考文献

[1] 贺福;王茂章.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
[2] 王茂章;贺福.碳纤维的制造性质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1.
[3] 顾澄中;施美玲;林永渭.碳纤维的表面处理[J].玻璃钢/复合材料,1990(06):36.
[4] P.-A. Koch .Polyacrylic fibers[J].Chemical Fibers International: Fibers Polymers, Fibers, Texturing, and Spunbonds,2002(4):232-253.
[5] 贺福.碳纤维及其应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
[6] 郑安呐,胡福增.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的研究Ⅰ:界面分析及界面剪切强度的研究方法[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4(05):12-15,23.
[7] 黄传真;张树生 et al.新型复合材料界面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材料导报,1996,10(04):15.
[8] 杨景锋,王齐华,杨丽君,赵普.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03):6-10.
[9] 王建方,陈朝辉,刘维民,齐尚奎,谢征芳.不同碳纤维表面状态对Cf/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J].材料导报,2002(03):67-69.
[10] 杨永岗;贺福;王茂章;et a1 .碳纤维表面处理的新方法--气液双效法[J].材料研究学报,1998,12(02):207.
[11] 杨永岗;贺福;王茂章.碳纤维的表面处理方法[J].炭素技术,1997(04):28.
[12] Yang Yonggang;He Fu;Wang Maozhang et al.A new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 of carbon fiber-liquid-phase-gasphase double effectiveness method (LGDE)[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1998,33(14):3651.
[13] 郁成岩,李辅安,王晓洁,周东伟.纤维缠绕工艺浸胶技术研究进展[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0(05):84-88.
[14] 王明先,王荣国,刘文博,杨永忠,赵俊青.国产高性能碳纤维组织结构表征与性能分析[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7(01):28-32.
[15] 王松,陈朝辉,李伟.不同碳纤维表面状态及其复合材料界面对比[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z1):608-610.
[16] Ryu Seung-Kon;Park Soo-Jin;Park Byung-Jae .XPS analysis of carbon fiber surfaces - anodized and interfacial effects in fiber-epoxy composites[J].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1999(1):167-169.
[17] 胡培贤,温月芳,杨永岗,刘朗.氨化处理对碳纤维表面性能及其复合材料的影响[J].纺织学报,2009(02):18-23.
[18] 王国建,郭建龙,屈泽华.乙二胺修饰的碳纳米管对环氧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6(06):16-19,49.
[19] 曹春华,李家麟,贾志杰,陈正华.用二胺在碳纳米管上引入胺基团的研究[J].新型炭材料,2004(02):137-140.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