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依据工程(火用)传递原理建立1-N型热交换链的(火用)传递模型,并确立相应的评价准则.对动力锅炉内热交换过程的各输(火用)元及全过程进行了(火用)传递计算及分析,并与传统的传热分析及(火用)分析比较,提供了一些新的技术评价信息.

参考文献

[1] 项新耀.工程(火,用)传递及其评价准则[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2(06):681-682.
[2] 成庆林,刘扬,项新耀.多孔介质非等温渗流的(火用)传递分析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04):558-560.
[3] 乔春珍 .导热过程的(火用)传递规律及其应用[D].大庆石油学院,2003.
[4] 赵玉珍;姜宝成.换热器的(火用)效率分析 热力学分析与节能[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9-13.
[5] Eckert E R G;Drake R M.Analysis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M].Mcgraw-Hill Co,1972
[6] Soma J .Exergy Transfer: A New Field of Energy Endeavor[J].Energy Engineering,1985,82(04):11-22.
[7] Dunber W R;Lior N;Gaggioli R A .The Compact Equation of Energy and Exergy[J].Journal of Energy Resources Technology,1992,114:75-83.
[8] 项新耀.浅述(火用)传递 热力学分析与节能[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11-16.
[9] 赵翔;任有中.锅炉课程设计[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1
[10] 项新耀,郑广汉.能·(火用)·(火用)传递链式发展的相贯性及必然性[C].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02:28-32.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