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QUANTA-400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9Cr2Mo钢和GCr15钢贝氏体组织形貌,探讨了贝氏体碳化物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9Cr2Mo钢和GCr15钢上贝氏体碳化物呈长短不一的薄片状或短棒状,分布在铁素体亚片条或亚单元之间,排列与贝氏体铁素体片条轴向大体上平行分布;下贝氏体碳化物呈细片状或纤维状等形状,分布在铁素体片中间,大多数与片条的主轴方向交角排列,但角度不等.贝氏体碳化物在γ/α相界面上形核,向奥氏体中和铁素体亚单元间长大,是以原子热激活跃迁方式进行的扩散型相变.

参考文献

[1] 刘宗昌;任慧平.过冷奥氏体扩散型相变[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 康沫狂,朱明.关于贝氏体形核和台阶机制的讨论--与徐祖耀院士等商榷[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5(02):1-5.
[3] 方鸿生,杨志刚,杨金波,白秉哲.钢中贝氏体相变机制的研究[J].金属学报,2005(05):449-457.
[4] 徐祖耀.贝氏体相变简介[J].热处理,2006(02):1-20.
[5] 赵四新,王巍,毛大立.钢中贝氏体相变研究新进展[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6(04):1-6.
[6] 刘宗昌.贝氏体相变机制的探讨[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5(03):195-202.
[7] 刘宗昌,王海燕,任慧平,李文学.贝氏体碳化物形成机理[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07(04):19-23.
[8] 康沫狂;杨思品.钢中贝氏体[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9] 方鸿生.贝氏体相变[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