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东
,
卢汇洋
,
苏宗伟
,
丁俊成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07.05.003
金属-金刚石共沉积复合镀层,在不同应用领域(如提高耐磨性、自润滑性、切削性及弥散强化效果等)已得到广泛关注.详述了金刚石的嵌入对复合镀层的影响及其原因.试验发现,金刚石的嵌入恶化了复合镀层胎体的微观结构,使得胎体晶粒粗化、镀层和颗粒结合部出现间隙、镀层表面起伏不平并出现节瘤、沟谷及金刚石颗粒表面的过度包镶等现象.分析发现,以上现象是金刚石晶体内部金属包裹体的磁性,对运动的阳离子产生洛仑兹力作用,从而影响电沉积过程的结果.
关键词:
电沉积
,
复合镀层
,
Ni-Co-金刚石
,
显微结构
,
金刚石磁性
江辉
,
李云东
,
李根生
,
丁俊成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3.02.013
研究了硫酸铈对快速镍电刷镀层性能的影响,测量了镀层的沉积速率、硬度和空隙率,并分析了硫酸铈产生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镀液中硫酸铈加入量为0.3g/L~0.6g/L时,可以提高镀层沉积速度,改善镀层表面质量,降低镀层气孔率,提高镀层硬度,但不降低镀层结合力.同时指出,镀层质量的提高是由于镀层的内部组织结构产生了变化.
关键词:
硫酸铈
,
快速镍
,
刷镀层
,
性能
闫冬雪
,
戢觅之
,
王柯
,
傅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熔融挤出-冷拉伸-微注成型”方法成功制备了可降解型高分子——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乳酸(PLA)的原位成纤复合材料,其中PBS为基体连续相而PLA为微纤增强相;并从组分黏度比、组分含量比以及拉伸形变比三方面分析讨论了微纤化结构的形成条件.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可降解型高分子原料的黏度比并不在最适宜成纤的范围内,但提高拉伸比以及高的PLA含量都可以增加PLA微纤的数量和长径比.研究发现PLA相部分形成微纤化结构后,由于自身力学性能的提高并且增加了两相间的界面作用,对PBS/PLA复合材料体系有显著增强作用.拉伸强度与拉伸模量分别比纯PBS提高了55%和140%,优于文献报道的几种天然纤维对PBS的增强效果.
关键词: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
聚乳酸
,
原位成纤
,
黏度比
,
拉伸强度
谢建丽
,
邓佳杰
,
胡家元
材料保护
十八胺(ODA)高温成膜特性可为燃气机组停机保养过程的防护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高压釜模拟350-560℃水汽环境,对燃气机组管材受热面ODA成膜进行研究,探讨了各条件对成膜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ODA最佳成膜条件:80mg/L ODA,温度480℃,pH值9.5,恒温时间2h;560℃时形成的膜层也具有很好的保护性,表明不降温加入ODA进行停机保养也是可行的;所成膜为含ODA的氧化铁层,ODA中N与Fe发生化学吸附形成保护膜。
关键词:
十八胺(ODA)
,
成膜特性
,
成膜形态
,
耐蚀性
徐飞海
,
王士斌
,
黄晓楠
,
翁连进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6.06.003
以静电法通过高压成型装置制备了海藻酸钙-几丁聚糖微胶囊,重点考察了海藻酸钠浓度、凝胶化时间、成膜前冲洗液的种类、几丁聚糖溶液的pH值对微囊形态与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生理盐水、甘露醇及直接成膜相比,成膜前采用蒸馏水冲洗胶珠制备出的微囊大小均匀、表面光洁、球形度好;几丁聚糖溶液pH值对微囊形态,甚至膜强度有很大的影响,应根据实际应用需要选取适当的pH值,初步探讨了微囊的控制释放性能.
关键词:
微胶囊
,
几丁聚糖
,
海藻酸钠
,
形态
郑洪岩
,
杨骏
,
朱玉雷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4.04.004
采用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常压下铜铬系催化剂对1,4-丁二醇气相脱氢制γ-丁内酯的催化性能,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添加Ca、Ba助剂的Cu-Cr催化剂在180~200 ℃,液时空速0.3~0.7 h-1,氢醇摩尔比15~30的条件下,1,4-丁二醇转化率≥99.9%,γ-丁内酯产率≥96%. 通过XRD和TG/DTG表征发现,Cu0为催化剂的活性中心,Cr的存在促进了Cu的高度分散,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及选择性. 助剂Ca和Ba的加入,降低了催化剂的还原温度,提高了γ-丁内酯的产率.
关键词:
丁二醇
,
气相脱氢
,
γ-丁内酯
,
Cu-Cr催化剂
殷耀兵
,
李国强
,
管文超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07.08.006
成膜助剂的水溶性、相对挥发速度影响其在涂膜干燥过程中的挥发.热失质量和激光粒度分析发现,成膜助剂挥发过程分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成膜助剂一方面挥发,另一方面因浓度提高而向聚合物粒子内部渗透,油溶性成膜助剂挥发速度比较快;在第二阶段,成膜助剂的挥发受到成膜助剂分子由聚合物内部向外扩散的控制,油溶性成膜助剂挥发速度比较慢.由于成膜助剂水溶性的这种差异,导致油溶性成膜助剂容易出现缩边现象.这对于成膜助剂的选用和减量增效,以及提高成膜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成膜助剂
,
水溶性
,
挥发
,
缩边